代人上鄭相生日三首 壽香
上方有國名眾香,經行苑囿皆芬芳。
世人豈識天香界,但知蘇合及都梁。
博山氤氳吐微竇,一炷香嬰凈塵垢。
散成五色空中云,持獻現前無量壽。
我公宿悟香嚴因,應緣來現宰官身。
妙香密圓證無漏,總持不動真天人。
熏陶四海看無際,便是經行眾香地。
獻香陋語應已聞,羅筏寧論幾千里。
上方有國名眾香,經行苑囿皆芬芳。
世人豈識天香界,但知蘇合及都梁。
博山氤氳吐微竇,一炷香嬰凈塵垢。
散成五色空中云,持獻現前無量壽。
我公宿悟香嚴因,應緣來現宰官身。
妙香密圓證無漏,總持不動真天人。
熏陶四海看無際,便是經行眾香地。
獻香陋語應已聞,羅筏寧論幾千里。
天上有個叫眾香的國度,那里的園林處處散發著芬芳。世人哪里懂得這天上的香界,只知道蘇合香和都梁香。博山爐中香煙從細孔中緩緩飄出,一炷香能洗凈塵世的污垢。香煙散開化作空中五彩云霞,持香獻給眼前那無量壽佛。您早已領悟香嚴的因緣,順應機緣化身為宰官。您以妙香密證已達無漏境界,持念佛法不動搖,真是超凡的天人。您的德澤熏陶四海無邊無際,這里就如同那眾香國度。我這獻香的淺陋話語您應已聽聞,不管相隔多遠都來獻上心意。
眾香:傳說中的佛國名。
經行:佛教語,指旋繞往返或行步于一定之地。苑囿:園林。
天香界:天上的香界。
蘇合、都梁:兩種香料名。
博山:博山爐,一種香爐。氤氳:煙氣彌漫的樣子。微竇:細孔。
香嬰:香的氣息。
無量壽:指無量壽佛。
香嚴因:香嚴童子證悟之因緣,出自《楞嚴經》。
宰官身:菩薩為度眾生而化現的宰官形象。
無漏:佛教術語,指斷盡煩惱,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
總持:意為能持善法不使失去,能遮惡法不使生起。
羅筏:泛指路途。
此詩為代人給鄭相祝壽而作。具體創作時間和當時社會環境需結合鄭相生平及相關歷史背景確定。可能是在鄭相生辰時,作者受人委托,以詩表達對鄭相的祝福和贊美,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社會尊崇官員、以詩詞祝壽的風氣。
這首詩主旨是為鄭相祝壽,突出其品德和證悟佛法的境界。特點是巧用神話和佛教典故,營造神秘氛圍。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祝壽詩的創作風格和文化現象。
敦倫開野臾,勤學勸生儒。列爵雖殊分,同仁本一途。云泥如有隔,水火豈相資。飲露知蟬潔,觀顏覺鑒虛。潛光同隱豹,出宰必懸魚。適國無先后,梯云有卷舒。天文回北極,水勢赴東都。定策參耆宿,輪忠奉簡書。彌重勛業懋,開國負稱孤。
長年如蠹魚,書底兀兀坐。人皆笑其迂,吾計未為左。■然一舒嘯,萬籟相應和。廬豈真吾廬,我亦自忘我。淵明千載人,身世一鳥過。
莫怪鄉思日夜深,干戈衰病兩相侵。孤腸自信終如鐵,眾口從教盡鑠金。碧水丹山曾舊約,青天白日是知心。茅茨歲晚饒風景,云滿清溪雪滿岑。
擊楫神俱王,垂竿興未徂。飛談凌海若,長嘯挾天吳。玉佩仍三殿,金尊暫五湖。寧知奇偉客,唱和在菰蘆。
漫漫東風來,吹此庭前櫻。累累綴葩萼,華采日鮮明。朝陽助輝爍,好鳥亦和鳴。起行不自得,節物傷我情。皇天分四時,寒暑無暫停。悠然一氣耳,不與人事爭。方春感芬敷,秋復惜其零。一年能幾何,方寸不暫平。念此自知妄,放歌遂遺形。達人傲天壤,兒女徒咿嚶。
故里山遙春靄碧。為想繁枝,清夢何曾息。縲帶霜英人不摘。紛紛日暮飄絪席。休抱離腸憑酒力。只有輕紈,依約應傳得。白發未歸空自惜。柔腸寄盡平陽笛。
人傳和尚港,春水沒漁磯。不見浮杯渡,空聞飛錫歸。鰣魚三月美,螃蟹九秋肥。惆悵玄真隱,衰年與愿違。
兒時光景浮云換,宵宵短檠依舊。猊鼎添檀,蝦簾押蒜,最是黃昏時候。餐芳吮秀。盡壓瓦霜肥,窺窗月瘦。萬籟沈沈,良書獨擁勝清晝。江湖幾度載酒。悔胥疏憔悴,年時奔走。鐵馬千蹄,紅蟫一發,費我躊躇搔首。觀河面皺。只嚼蕊吹花,情懷尚又。急鼓疏鈴,此生消受彀。
閉戶京城晝懶開,初聞北覲卻南回。馮夷擊鼓乘龍出,王子吹笙跨鶴來。囊里天書明日月,匣中神劍閟風雷。回瞻魏闕紅云擁,應在山中看早梅。
夫君遠行役,一去不回頭。山頭望夫處,日日大江流。望夫不來化為石,山鳥山花伴孤寂。
曉雨暗人日,春愁連上元。水生挑菜渚,煙濕落梅村。小市人歸盡,孤舟鶴踏翻。猶堪慰寂寞,漁火亂黃昏。
玉樹瓊田瑩骨清,短篷飄灑動吟情。魚換酒,樂升平,聞道君王日圣明。
吳質車中載甲兵,辛毗頸上一毛輕。孔明才略何堪算,十倍曹丕是憲英。
昔人去手版,拂袖歸故山。圉然魚縱淵,快若馬脫閑。白石真可煮,黃菊亦可餐。與世雖異轍,對山無赧顏。爽氣不在山,在我方寸間。
曾駕雙虬渡海東,青鞋失腳墮天風。經過已是千年后,蹤跡依然一夢中。屈子漫勞傷世隘,楊朱空自泣途窮。正須坐我匡廬頂,濯足寒濤步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