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月圓,伏惟三世諸佛。貍奴白牯,各各起居萬福。
時中淡薄,無可相延,切希寬抱。
老水牯牛,近日亦自多病多惱,不甘水草。
遇著暖日和風,當下和身便倒。
教渠拽杷牽犁,直是搖頭擺腦。
可憐萬頃良田,一時變為荒草。
月圓,伏惟三世諸佛。貍奴白牯,各各起居萬福。
時中淡薄,無可相延,切希寬抱。
老水牯牛,近日亦自多病多惱,不甘水草。
遇著暖日和風,當下和身便倒。
教渠拽杷牽犁,直是搖頭擺腦。
可憐萬頃良田,一時變為荒草。
月圓之時,恭敬地問候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諸佛。貓和水牛,各自生活平安幸福。日常生活平淡,沒什么可以招待大家的,還望各位多多包涵。我這老水牛,近來也是疾病纏身、煩惱不斷,連水草都不想吃。遇到溫暖的陽光和輕柔的微風,立刻就全身放松躺下。讓我去拉耙犁地,我只是搖頭晃腦不愿意。可惜那大片的良田,一下子都變成了荒草之地。
伏惟:下對上的敬辭,多用于奏疏或信函,這里表示恭敬。
三世諸佛:指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
貍奴:貓的別稱。
白牯:水牛。
起居萬福:生活平安幸福。
時中:日常、平時。
淡薄:指生活平淡,沒什么可招待的。
相延:招待、款待。
寬抱:寬容、包涵。
渠:他,這里指老水牛。
由于“偈”多為佛教修行者表達感悟之作,推測此偈創作時作者可能處于修行的倦怠期,身心狀態不佳,對自身修行進展不滿,故而以這樣的話語表達內心感受。
此偈主旨是作者借老水牯牛自喻,表達修行困境與無奈。其特點是語言質樸,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傳達內心想法。在文學上雖不屬經典詩詞,但對研究佛教偈語文化有一定價值。
往事游邊憶少年,未嘗攜刺五侯門。
春風躍馬漢南道,落日椎牛淮上村。
科舉未為暮年計,窮途不忍向人言。
男兒慷慨頭當斷,未有人施可報恩。
物華相尋來,世事不足嘆。
侯蟲知春秋,宿鳥各昏旦。
百年相勞苦,且復加餐飯。
堂堂白日在,擾擾浮云散。
詩書信家法,朱墨窘官辦。
三十二年非,還改當何憚。
低徊逢迎地,言笑紛晏晏。
嗟汝其惕然,輿衡有規諫。
可人無俗韻,之子故清門。
直節豫章后,高名唯室孫。
早知文律令,還要學根原。
逆旅能頻過,何妨坐達昏。
公子飄然有俊才,此臺翻覺在塵埃。
江淮浩渺洲渚沒,鳳鳥寂寥鴻雁來。
時事不言惟拄笏,書生無用且銜杯。
生平自厭胸中窄,萬里霜天一日開。
舉杯邀月到幽塘,八月波心碎夜光。
倒影簾花翻翠色,飛梭錦段織紅芳。
是中有客供千首,此外無塵染六郎。
昨夕主人閑立久,一身風露帶天香。
樹倒群公尚不飛,先生于此獨知幾。
殺身無益事成敗,閉口不言心是非。
吳渚莼鱸張翰去,鑒湖風月賀章歸。
從教血染長安市,一舸清風眠釣磯。
北出當年此運籌,悠然欹臥與神謀。
三軍節制馴貔虎,千里糇糧捷馬牛。
漢業興亡惟我在,蜀山重復遣人愁。
驛前風景應如舊,江水無情日夜流。
夙昔吾何幸,龍門獲御公。
青燈鳴夜雨,白發對春風。
契闊今安訪,蹉跎媿所蒙。
源流千古意,鉛槧若為功。
老與春無分,慵于世轉疎。
不陪年少飲,久絕故人書。
筆研蛛絲底,家山蝶夢余。
海棠花正發,風雨定何如。
真仙元是昔于湖,今在高樓何處居。
非玉不容陪偉論,撥灰猶為作行書。
云霞縹緲來旌節,瓊玖玲瓏聞珮琚。
幽顯殊途人世隔,冷風吹雨送回車。
攝衣更上一層樓,才到層霄最上頭。
方識乾坤真轉轂,好知身世付虛舟。
九秋草木嵐煙濕,萬里山川海氣浮。
更欲杖藜窮望眼,眼中何處認神州。
和州昔有賢從事,今作東陽父母官。
百里望風皆畏易,四郊得雨及時難。
秋成有望米價減,水滿不爭民業安。
詩句定多公事少,不妨閑寫寄人看。
城上西風草欲霜,登臨聊不負重陽。
江山遠近秋容老,云樹參差野意長。
一笑四人真莫逆,百年此會定難忘。
不妨小學陶公醉,籬下寒花恰半香。
命矣三年病,天乎百歲期。
尸饔猶有母,傳業更無兒。
便作平生盡,空多國士知。
增光在金友,人得記塤箎。
失學老無成,寧不心自慊。子卿生吾后,逸俊眼未見。
委身入罏錘,顧此金百煉。有如頑鈍質,豈可便磨刬。
看君說經旨,不異瓴水建。小詩雖有技,風味亦不淺。
我途未易窮,本自安眠飯。俯仰道德光,耳目自濡染。
涼風忽秋思,一夜窗紙飐。平生湖海夢,高興動淮沔。
追思狂蹤跡,失處不可掩。醉搥黃鶴樓,一擲賭百萬。
只今覺衰甚,四海游已倦。所余習氣在,未了一第欠。
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小夫事機械,心甚山川險。
半生客吳粵,生死交情見。誰知塵土中,得君初識面。
何時束裝來,草草衾裘辦。密邇戀軒誠,功名期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