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余氏攀鱗軒
瀟灑新軒傍翠岑,攀鱗勃勃此潛心。
易驚誰羨葉公室,入夢當為傅說霖。
變化一身雷霹遠,騰凌千里海波深。
臥廬曾比崇高志,肯憶當時梁父吟。
瀟灑新軒傍翠岑,攀鱗勃勃此潛心。
易驚誰羨葉公室,入夢當為傅說霖。
變化一身雷霹遠,騰凌千里海波深。
臥廬曾比崇高志,肯憶當時梁父吟。
瀟灑的新軒宇依傍著翠綠的山峰,在這兒滿懷壯志潛心追求理想。輕易受到驚嚇的人哪會羨慕葉公的屋子,這里的主人入夢應當化為傅說那樣能帶來甘霖的賢才。自身能如蛟龍般經歷遠雷霹靂的變化,能騰飛跨越千里深入大海波心。就像當年諸葛亮在臥廬懷有崇高志向,怎會再去回憶當初吟唱的《梁父吟》。
翠岑:翠綠的山峰。
攀鱗:比喻攀附帝王以建立功業,這里指追求遠大理想。
葉公室:典出葉公好龍,葉公表面喜歡龍,真龍出現卻被嚇得失魂落魄,這里指徒有其表之人。
傅說霖:傅說是商王武丁的賢相,傳說他未遇時曾筑墻,后武丁夢到他,尋得后任為相,使國家大治,“霖”有濟世之意。
雷霹遠:形容變化劇烈。
臥廬:指諸葛亮隱居的隆中草廬。
梁父吟:諸葛亮未出山時喜歡吟唱的樂府詩,多感慨時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是看到余氏新建成的攀鱗軒,感受到主人在此潛心追求理想的壯志,結合歷史上賢才的故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余氏的壯志與追求。其特點是用典豐富,借古喻今。在文學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借詩表達對他人志向期許的創作風格。
梅亦有何好,花中偏得名。 只為淡生活,不傍鬧門庭。
漲西湖、半篙新雨,麯塵波外風軟。蘭舟同上鴛鴦浦,天氣嫩寒輕暖。簾半卷,度一縷、歌云不礙桃花扇。鶯嬌燕婉。任狂客無腸,王孫有恨,莫放酒杯淺。 垂楊岸、何處紅亭翠館?如今游興全懶。山容水態依然好,惟有綺羅云散。君不見,歌舞地,青蕪滿目成秋苑。斜陽又晚,正落絮飛花,將春欲去,目斷水天遠。
但見白硙硙,香從何處來。 廣寒異人世,莫是桂花開。
逆境春容少,窮時節義難。 此花小異處,卻要十分寒。
萬里載梅歸,道是春來路。 那知春到時,梅已隨風去。
天葩飛墮廣寒宮,片片清香引碧空。 髣髴眾仙彈法曲,紫簫吹歇月朦朧。
神龍無尺木,反為螾蟻陵。 芳蘭生匝墻,亦隨蕭艾零。 小人甘齪齪,安知楹與莛。 黃鐘奏鏗戛,反謂蟲鳥鳴。 神物不可侮,侮之見精靈。 君看百丈湫,怒蛟誰能罾。
金粉為書重莫過,黃庭舊許右軍多。 請看今日酬恩德,何似當年為愛鵝。
積玉堆金官又崇,禍來倏忽變成空。 五年榮貴今何在,不異南柯一夢中。
一樹瑤光裹雪痕,根移上苑玉溫黁。 迎風乍拭何郎粉,裛露新回素女魂。 縞袖飏空春晼晚,玉簫吹夢月黃昏。 香林寂寂疑無夜,姑射山頭許共論。
天上低昂似舊,人間兒女成狂。夜來處處試新妝。卻是人間天上。 不覺新涼似水,相思兩鬢如霜。夢從海底跨枯桑。閱盡銀河風浪。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湖鼎丹成日,中天瑞鶴迎。 愁云迷帝幄,淚雨灑都城。 黼翣增摧割,龍輴忽啟行。 千官陪素仗,九殞欲無聲。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守著窗兒 一作:守著窗兒)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