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李泰發端明
一別東吳不記年,飽經憂患各林泉。
知公置酒常髙會,顧我杜門惟熟眠。
無分去為湯餅客,有緣來作荔枝仙。
越溪閩嶺無多地,步月看云只黯然。
一別東吳不記年,飽經憂患各林泉。
知公置酒常髙會,顧我杜門惟熟眠。
無分去為湯餅客,有緣來作荔枝仙。
越溪閩嶺無多地,步月看云只黯然。
與您在東吳分別后已記不清過了多少年,我們都飽經憂患,如今各自隱居山林。我知道您常常擺酒舉行盛大宴會,而我卻閉門不出,只知酣睡。我沒機會去參加您的聚會,卻有緣品嘗荔枝成了荔枝仙。越溪和閩嶺距離不算遠,可月下漫步、云間眺望時,我卻只有黯然神傷。
東吳:古地區名,這里可能指特定區域。
林泉:山林泉石,指隱居之地。
高會:盛大宴會。
杜門:閉門。
湯餅客:參加湯餅會的客人,這里泛指參加聚會者。
荔枝仙:作者自指,可能因能品嘗荔枝而有此稱。
越溪:泛指越地溪流。
閩嶺:泛指福建山嶺。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詩人與李泰發分別多年,兩人都飽經憂患后隱居。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或不穩定狀態,詩人在隱居中思念友人,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不能相聚的遺憾。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和借景抒情等手法增強感染力。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日常情感的細膩表達。
閑林群木嘉皇橘,沃壤調風當旭日。素華綠葉舊葳蕤,黃落忽如嬰宿疾。園夫亦有言,此為樹中蛀。皮蝕妨其枝,心蝕即無樹。吾能剜剔利金鉤,千竅百孔盡冥搜。巨螬纖蛣靡遺類,會使樹性還森幽。園夫此技汝且止,物理榮枯本相倚。豺狼蟣虱豈無時,一樹之災何必爾。
隱隱荊門水,紛紛海上山。身猶依禁闕,目已極河關。檐日千巖散,窗云五色還。同來霄漢里,獨喜凈塵顏。
玉輦曾經野寺中,宸書猶在翠華空。斷碑世遠無人識,落日鶯啼古殿風。
匆匆十年別,邂逅憶前冬。他日今休問,無期每易逢。何須感車笠,一握各西東。落葉依深樹,漂搖道未窮。
平生痛飲號專門,逸氣旋乾復轉坤。孔坐年來客常滿,直須一日倒千樽。公家家世舊崔嵬,驚坐先生日萬杯。已辦槽床千日飲,便須乘月抱琴來。
歲晏風寒念索居,羊城尊酒近何如。官窮不厭私囊澀,宦薄空嗟友誼疏。月落紙窗懷共被,雪殘棐幾憶同書。傳來滿幅加餐字,未了燈前作蠹魚。
鐵指頻將花歷數。悔也無端,只說良期誤。此際故山啼杜宇。明知春色都遲暮。曉夜問春春不語。悵暖惆寒,春已匆匆去。整整斜斜青草渡。于今都是銷魂處。
今辰今醮汝,弱植正須培。式玉成人始,盍簪長者來。緗囊千古業,雪案九重媒。珍重康成訓,深思應邁回。
逢人尚欲開松徑,送客應休過筆溪。林下有誰頻肯顧,春深好聽子規啼。
美人游四海,滔滔傷不歸。黿鼉銜左黲,中流援者誰。我欲拔劍去,路長無糧資。人馬皆饑豗,徬徨淚濡衣。駕言陟高岡,順風呼所期。吾子白衣冠,嗚咽前致辭。丈夫懷心膽,報德當乘時。母以天年終,聶政今何依。眾人鳥獸散,棄我忽如遺。逝將衽金革,與子同驅馳。但視滄浪天,莫顧黃口兒。
星沼天為澤,仙陬帝與開。云皆怡客吐,雁乃侑樽來。山擬蓬壺筑,花如洛下栽。不須妝綺繡,春色自常催。
五色云絲繡錦腸,誰言緗帙有文章。筆頭到處江山動,食字神仙慧業香。
同榜十年馀,君才世所須。遭逢多不賤,辛苦獨為儒。畫舫乘春去,金門待漏趨。分曹荷明主,從此借云衢。
八年京國雁書沈,每見游僧問好音。已喜法支流日本,剩傳詩價到雞林。馬嘶赤撥晨朝散,花落氍毹午定深。今雨不來春又暮,鷲峰煙樹綠成陰。
十年音問尚茫茫,驚鶴遙傳在建陽。忽見虎頭城有信,因悲馬革事重傷。循陔瞻望嗟何及,履石存心憶每狂。聞道家山憔悴盡,須眉爭似舊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