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國佐二詩 其二
官閑一何幸,安坐閱光陰。
世事來無端,循環那可尋。
名髙毀易至,官達憂常深。
豈敢慕華屋,且愿依中林。
主人真好客,置酒每共斟。
里仁知有托,計決擬投簪。
樂飲不泰至,歸夜從深侵。
梅英苦留戀,著人香滿襟。
官閑一何幸,安坐閱光陰。
世事來無端,循環那可尋。
名髙毀易至,官達憂常深。
豈敢慕華屋,且愿依中林。
主人真好客,置酒每共斟。
里仁知有托,計決擬投簪。
樂飲不泰至,歸夜從深侵。
梅英苦留戀,著人香滿襟。
為官清閑是多么幸運,安坐中度過時光。世事無端而來,循環往復難以探尋。名聲高了詆毀容易到來,官位顯達憂愁常常深重。怎敢羨慕華麗的房屋,只愿依傍山林。主人真的很好客,常常擺酒一起斟飲。與仁人相處知道有依靠,決定棄官歸隱。快樂飲酒不過度,夜深才回去。梅花似乎苦苦留戀,香氣沾滿了衣襟。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無端:沒有來由。
華屋:華麗的房屋。
中林:林野。
里仁:與仁者為鄰,這里指與好客的主人相處。
投簪:棄官,古代官員束發戴冠,用簪固定,投簪即取下簪子,象征棄官。
梅英:梅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當時處于較為清閑的為官狀態,可能經歷了一些世事,對官場有了一定感悟,在與友人的交往中萌生了歸隱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事的思考。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人生的一種態度。
自識君來三度別,這回白盡老髭須。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后回相見無。
擇所棲身大丈夫,阿兄相蜀子歸吳。滔滔漢賊何須數,大耳郎君認得無。
殿角風琴細韻移,燭臺春幸翰林時。三更向盡諸宮閉,猶在金鑾夜賦詩。
二天分兩地,回馭值埋輪。朝日不到峽,秋風思故人。槿花隨委路,棕葉貼輕身。心共羊腸繞,回看處處春。
暑風披拂瘴煙收,獨倚危樓豁遠眸。萬疊山圍城堞古,一灣江抱海槎浮。
云物蕭條拂曙開,故園東望轉堪哀。孤城海氣連云合,萬樹秋聲動地來。麟閣功臣多際會,鳳臺詞客慣趨陪。蒿萊今日驚塵起,欲賦慚非宋玉才。
公無渡河,河濁不見日,汝今欲往何時出。公無渡河,河廣浩無涯。往而不返,化為泥與沙。夸父渴走成鄧林,至今丘冢猶岑崟。河中蛟龍見人喜,縱有舟楫誰救爾。噫嗟嗟,公無渡河,渡河而亡,不如陸死噫。嗟嗟公無渡河。
架上殘書亂不收,短琴亦掛壁東頭。直愁沾濕無泥滓,尤恐堂?作水流。
白玉叢邊碧玉流,見花無復為花羞。春風細雨溪山路,洗盡去年今日愁。
山色一溪浮,長橋古渡頭。寺傳貝葉樹,岸系釣魚舟。紅葉斜陽亂,白蘋曲水流。逍遙疑世外,何必說瀛洲。
舊滄洲。是老翁白石,親寫武陵游。蘚凈漁磯,花飄賈篾,中間著個羊裘。煙鳥歸、四圍松竹,倚遍了、明月最高樓。不識侯門,有名相里,筆墨風流。堪嘆桑田更改,把圖書金石,盡付浮鷗。香閣經箋,法堂鐘鼓,凄涼一點燈油。爭傳說、高人舍宅,任他日、乳燕啼鳩。只看吳宮晉苑,剩得松楸。
鄰里西成例少蘇,貧家生業得徐圖。雖非五鼎豈無食,未辦復裈猶著襦。牢彘漸肥堪奉祭,耕牛已買不求租。卻思流落天涯日,要是家居勝道途。耄歲誰知困不蘇,每虞黠鬼笑狂圖。陶公老去但濁酒,管老歸來惟白襦。不逐兒童覓兼味,且隨鄰曲了殘租。細思自有欣然處,高謝人間九折途。
迷濛天色和云凍,凍破遙林松影。幾隊鳥拼飛,尚繞枝未定。晴光了無信。才一抹、殘曛又暝。送到角聲,怎吹不散,霓寒成陣。甚市。遠愁沽,晚來也、欲飲一杯瓶罄。壁簡去征詩,當鳧花良醞。社盟原未冷。應不少、爪郎嘲詠。風正緊,獨自跢跦,在梅邊閑等。
東風隨計上楓宸,馬首輕飄九陌塵。樗櫟敢云清廟選,鶯花空負故園春。香云迷夢朱樓夜,寒雨添愁遠道身。不識韭盤呼酒處,可能遙憶未歸人。
勝地如勝朋,習處不知寶。一從別后憶,反覆無不好。城隅一撮土,見我少還老。君亦江海徒,及來共春討。西山為留雪,對客起畫稿。泠泠荻芽風,吹凍盡變潦。座有思歸人,廬瀑已掛抱。何妨少濡滯,聊緩百憂搗。他年或見懷,此會忍草草?還尋舊酒壚,曛黑須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