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眠居士畫十六大阿羅漢贊 其一四
麌麌群鹿,出于巖端。
植杖倚松,寓目縱觀。
風度凝然,萬法皆了。
去髪留髭,豈無所表。
麌麌群鹿,出于巖端。
植杖倚松,寓目縱觀。
風度凝然,萬法皆了。
去髪留髭,豈無所表。
一群群的鹿,從巖頂出現。(尊者)拄著拐杖倚靠在松樹上,放眼盡情觀看。神情凝重安然,世間萬法都已明了。剃去頭發留下胡須,難道沒有所表達的含義嗎?
麌麌(yǔ yǔ):群聚的樣子。
植杖:拄著拐杖。
寓目:過目,觀看。
凝然:莊重、嚴肅的樣子。
萬法:佛教語,指一切事物和現象。
髭(zī):嘴上邊的胡子。
龍眠居士即李公麟,擅長畫佛道、人物等。蘇軾為其畫的十六大阿羅漢作贊。此贊可能創作于蘇軾接觸佛教文化、欣賞李公麟畫作之時,在與佛道文化的交流感悟中寫下此贊。
此贊描繪尊者觀鹿場景,展現其超凡的精神境界。以景寫人,語言質樸,體現了蘇軾對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對藝術作品的感悟,在蘇軾相關作品中有一定獨特性。
屢月不見山,胸次若逼窄。舉棹遠相望,已漬雙眸碧。即之清入神,喜復遂良覿。非但塵思浣,頓覺馀疴失。玉流浸層巒,緣云抱幽石。草木去浮誇,秋容凈如拭。我來誰與儔,一道兼一釋。精廬既窈深,靖宇尤邃密。吟哦對青嶂,瀟灑娛白日。奩香勘南華,孰為寥天一。
江南憶,最憶是南徐。千里帆檣成水市,三山樓殿入虛無。北顧意躊躇。
不到王家近十年,子猷風韻亦依然。舊時朋友今何在,別后新詩誰與傳。
欲知祖意路堂堂,滿目湖山自放光。林涌亂云迎馬足,峰回荒磴上羊腸。心花肯逐春同老,法雨何妨歲用康。試向樵夫問端的,白蓮生處是吾鄉。
道是清夢重尋,滿眼瀟湘來去。宿霧散,初陽曉,露華煙渚。十洲云涌,三山樓起,碧浪天臺,縹緲跡,迷仙塢。環佩藉,冉冉綺霞軒舉。如旅。便覓縈懷香海,斷魂蓮浦。回看畫舸人歸,群玉才調,粉奩吟處。一時月影朦朧,迢迢無奈缺圓,天涯近,佳期阻。誰問訊、春風飄忽難據。千辛萬苦。怎得共、合歡朝暮。從今后,好注定、有情心緒。高唐,賦膩云軟雨,誰說澡蘭香惹。更玉女吟絮,謝娘吐雅。瓊樓袖舞宮腰亞。展綺采、霞霏紅紫,月迷嬌姹。數國艷,一笑傾城無價。偷暇。祗者向、興來拈韻,悶時索酒,醉拾芳草留連,醒比麗花瀟灑。風流何事爭驚訝。悵夢影梨痕,和淚傷心詩寫。悔幾許盟言,歷情如畫。粉鏡涷冶。自惜水流難舍。相憐下。縱孤負、小鐙長夜。攜手聯吟慣。把池水隱隱,春風吹淺。想青箋嫩約,紫簫深院。緗桃掩映宜人面。薦酒罷、盈盈留一盼。紅羅綰。道不恨相逢,何處重經晚。繾綣。暗期草草,絮語匆匆,會少情長,況似染骨相思,換得碎心如剪。雙棲好夢梁間燕。縱惹愛、沾身花雨遍。尤眷戀。自翩翩、極目瀟湘又無限。并步散。待了卻從頭愿。便飛來飛去,翠樓簾卷尋常見。
壁亦何須面,禪床今拽轉。翻笑鈍胡僧,更不作一喘。
長恨西風送早秋,低眉深恨嫁牽牛。若同人世長相對,爭作夫妻得到頭。
老原原上卜年翁,感天功業地天聰。流言未信成王悟,悟成全得起禾風。
秋盡菊都荒,蜂猶采蜜忙。何如龜縮殼,此際已深藏。
滿眼黃塵興已闌,閉門高臥且加餐。一燈兒女團圞易,千古風云際會難。檐外日暄捫虱坐,庭前月出舉杯看。翠藤盡著參天長,不與孤松并歲寒。
出郭望遙岑,阘冗僅抔土。何異龍蜿蜒,或若鳳騰翥。兩岫更奇崛,不肯與噲伍。煙云或凝散,日月遞吞吐。蔥蔥氣佳哉,景物此會府。五茸三泖區,南東淮海距。帶接幾百川,盤亙千萬畝。于中不著山,勝槩將焉取。繇茲鐘神秀,人物亦翹楚。所以機云輩,落筆有奇語。猶嫌氣節卑,未以勛業許。何當地闡靈,英賢更旁午。如眉有翁季,似岳生申甫。壯觀此九峰,佳名昭萬古。
幽靜嬋娟,天然異、塵凡草木。便假說、楚騷曾詠,國香堪服。巖桂也應輸品格,江蘺只合供奴仆。算謝家、玉樹并來看,猶嫌俗。修蛾掃,眉痕蹙。仙帶曳,裙腰綠。與招魂位置,藐姑山麓。琴筑泠泠千步澗,煙霏杳杳三間屋。向此中、同配水仙王,宜秋菊。
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初置有西湖。欲將公事湖中了,見說官閒事已無。
個事本來如,風光滿帝都。酒樓春洞曉,盡現大毗盧。
謝娘休漫逞風姿,未必娉婷勝柳枝。聞道只因嘲落絮,何曾得似杜紅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