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雪二首 其一
銀河誰挽落層空,散作瓊蕤六出同。
和氣已隨陽氣至,人心自與帝心通。
魯臺不用書云物,楚俗由來騐歲功。
多幸豐年又相繼,從今臥治聽衰翁。
銀河誰挽落層空,散作瓊蕤六出同。
和氣已隨陽氣至,人心自與帝心通。
魯臺不用書云物,楚俗由來騐歲功。
多幸豐年又相繼,從今臥治聽衰翁。
是誰挽落了銀河使其從高空傾泄,化作了形狀相同的六瓣雪花飄散。祥和之氣已隨陽氣一同到來,人心自然與帝王之心相通。魯國的高臺不用再記載云氣物象,楚地習俗向來通過降雪來驗證一年的收成。十分幸運連年都是豐收之年,從今以后我可以悠閑地治理地方,就聽我這衰老之人慢慢道來。
瓊蕤:指雪花。
六出:雪花六角,因以為雪的別名。
和氣:指祥和之氣。
魯臺書云物:《左傳·僖公五年》記載魯僖公曾登觀臺以望云氣,記錄云物變化。云物,指云的顏色、形狀等。
騐歲功:驗證一年的收成。騐,同“驗”。
臥治:指官員輕松治理政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可能正值冬至降雪,且連年豐收。詩人處于太平的社會環境,內心欣慰,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冬至降雪表達對豐年的喜悅和對國家太平的期望。其突出特點是意象優美、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之作,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詩人心境。
占斷百花白,
摘來三伏涼。
著身素馨國,
荀令未為香。
文采擅江東,隴山短夢通。
有時尋稻粒,無計脫絳籠。
侵曉梳翎慣,當窗學語工。
聰明真誤汝,天際看冥鴻。
道途冬暖衣裘省,
村落年豐鼓吹喧。
下麥種蕎無曠土,
壓桑接果有新園。
山中傳好信,數月已長齋。悟物知生事,平情近道懷。幅巾稱弟子,梵唄響庭階。更憶蓮池上,芻言次第諧。
公堂寧礙道,隱幾忽聞雷。側耳承誰力,古人今再來。竹聲和午磬,云影落香臺。寂寞官齋里,居然萬壑回。
誰云吾道隘,太守近能禪。視事經壇外,觀心曉箭前。護生先茹澹,息訟共清緣。多士南州遍,弦歌鐘梵邊。
悲心猶及物,窒欲見初生。寂感于何兆,形骸空有名。一身從隱顯,萬匯托生成。月落秋潭夜,分明雁過聲。
蟠龍關塞近,大鳥墓門深。
萬古長河水,千秋暮夜心。
衣冠朝岳麓,蘋藻薦桃林。
夫子應知己,囊無陸賈金。
鳳凰崮,昂首俯華陰。
慧炬鐘魚禪唄起,福堆燈火市聲沉。
日暮一登臨。
憶昨甲辰冬十月,千里江山系一發。高岸為谷深為陵,蓬萊沈沒金銀闕。
城郭人民半已非,洶洶江山空四圍。無頭、無目刑天舞,一手、一足商羊飛。
堆積殘骨成京觀,哀我遺黎何所歸!瘡痍滿地今未已,乾柱坤維復傾圮。
共工巨顱撼不周,豎亥大步移方里。諸羅、斗六百里間,天崩地塌雷霆起。
至今日月尚搖搖,石破天驚震不止。洪荒欲沌復欲分,寥廓不流亦不峙。
顛簸晦明動星辰,城市如懸虛空里。震后赤日行曈曈,雷師為暴驅靊霳。
幕天席地十萬家,哀哀哭泣洪流中!重黎祝融復交病,翻覆陰陽紛七政。
赤烏衡維熱燄張,燭龍炎井火珠迸。聞道天上殺機流,一空十日燒九州。
地上殺機在洪水,??方壺沈丹邱。天韜、天械無可逃,旋傾大地添狴牢。
豈其萬物成芻狗,無復四維聯巨鰲!嗚呼東瀛今已淪大壑,細者沙蟲大猿鶴。
世界大千輸一粟,竊嘆陸沈天地酷!
底事雙鳧向碧空,洞天重疊鎖芙蓉。虛疑王質云中去,仍見王喬縣里逢。
乘風百級上莓苔,樵者峰頭喚不回。何似歸尋胡伯子,石屏霞譜為君開。
當年仙訣妙通神,下子蟠桃十度春。一自移居蘭水上,爛柯巖畔更無人。
一局才從石上看,人間千日已闌珊。何如共載溪頭酒,剩作平原百遍歡。
庚午昔同朝,權臣狠且驕。
至尊俱芥視,大物遽冰消。
密勿毗廊肆,艱難駕使軺。
絲毫心有愧,壽肯到今朝。
一回經眼一回妍,數見何須慮不鮮。目斷座隅呼小玉,魂銷墻隙賭非煙。
佯推罰盞遮銀燭,笑映疏簾并畫船。蜂蝶似同人鑒賞,一春追遂遍花前。
乍制春衫避藁砧,稱腰寬窄賞知音。題書遠餉膏唇藥,賣賦聊儲瞷浴金。
三具明鐺觀妾意,七枚佳珥試君心。隨郎十索尋常事,只有丁娘耐細吟。
虎頭峭立何巉巉,
下有百本松與杉。
忽憶逃名舊布衣,烹葵愛客共依依。
何當一別將秋暮,菰米蓮房水上稀。
書香舊業慎維持,南北無端借一枝。偏到揚州三月候,那堪淮水兩分時。雁飛云外常成陣,烏哺林端尚有兒。料得齋前春草綠,囊中同有感懷詩。
作客天涯兩度春,離懷爭比歲華新。時因啼鳥醒歸夢,每對殘花憶故人。千里相思惟覓句,頻年心事欲沾巾。閒亭放鶴知無恙,水遠山遙寄此身。
玉帶河邊折柳條,送君歸看浙江潮。
九秋雕鶚詩心健,萬變魚龍海氣驕。
吾輩尚謀文字樂,何人解向國魂招?
歸舟倘見山陰客,為道雄心郁未消。
毫乾俄化煤,
筆濕易成滓。
不是錐畫沙,
粗絕猶鋸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