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芝贊
太虛磅礴,鐘此和氣。慶門其昌,而產斯瑞。
厥瑞維何,靈芝煌煌。孝誠所致,文字之祥。
有開必先,其應以類。力學顯親,孰孝于是。
勉修遠業,自奮于時。匪我云然,芝實告之。
太虛磅礴,鐘此和氣。慶門其昌,而產斯瑞。
厥瑞維何,靈芝煌煌。孝誠所致,文字之祥。
有開必先,其應以類。力學顯親,孰孝于是。
勉修遠業,自奮于時。匪我云然,芝實告之。
天空中大氣磅礴,凝聚了這祥和之氣。福慶之門昌盛,于是產出了這樣的祥瑞。這祥瑞是什么呢?是光彩奪目的靈芝。這是孝心誠意所導致的,是文化方面的吉祥之兆。有所開創必定有先兆,它會以相應的事物來應驗。努力學習以顯揚雙親,還有比這更孝順的嗎?努力修習長遠的學業,在當下自我奮進。不是我說的,是靈芝確實這樣告訴我們的。
太虛:指天空。
磅礴:氣勢盛大。
鐘:聚集。
慶門:福慶之門。
厥:其。
煌煌:光彩奪目。
有開必先:有所開創必定有先兆。
匪:非,不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社會重視孝道、倡導文化教育的環境下創作,詩人看到靈芝這一祥瑞之象,有感而發,以詩來宣揚孝道和鼓勵人們努力學習。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孝道和鼓勵學業進取。其突出特點是借祥瑞之象表達美好期許。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氛圍。
側院梭飛,荒陂柳裊,月痕風片山前道。
經時飄落斷魂香,花忙如蝶知多少。
濁酒瞞愁,昏燈伴老,殘宵記曲添秋稿。
未須苦憶到鵑春,怨晴顰雨羞紅笑。
山為屏嶂石為臺,活水都從云際來。
萬壑松濤清夏雨,一簾嵐氣暗春雷。
寒鴉古樹圍官舍,澹月中庭老鶴胎。
車馬不喧城郭靜,天教吏降占蓬萊。
小筑青青柳色新,飛來白鶴不驚人。彈琴欲罷壚煙繞,石榻幽清少到塵。
長林落落好單衣,盡日無人獨掩扉。雨過晚潮添一尺,不船江上有魚歸。
千樹萬樹荔枝紅,孤村曲水任西東。幾回攀折渾無厭,處處扁舟笑語同。
長夏居間白盡眠,野亭終日但聞蟬。簾前時有南風入,送得荷香到酒邊。
十年簡懶世情疏,一鲙銀絲意有馀。誰道季鷹徒寄想,彈歌真為食無魚。
樽酒過從有弟兄,群居久不借時名。池塘草色今仍綠,一夜新詩夢里成。
燕市無人意氣看,朅來空自醉長安。羅浮一望天如遠,回首西山煙月寒。
玉河橋畔柳條析,翠色依稀欲染人。安得竹林行樂者,暫時相賞一相親。
山莊水色變輕苔,并騎親看萬樹回。
容鬢差池梅欲笑,韶光約略柳先催。
絲長偏待春風惜,香暗真疑夜月來。
又是度江花寂寂,酒旗歌板首頻回。
不鼓雍門琴,不學牛山啼。
當尊歌慷慨,一曲箜篌詞。
滔滔江漢水,東逝無還期。
少壯幾日,倏忽衰頹。
人無貴賤,今古同悲。
翹首望神仙,精魂天外馳。
天風飄飄空中起,吹我蓬萊山之涯。
道經紫泥海,海水沾我衣。
欲往虞淵沐,日莫空遲疑。
總為風塵作吏慵,
寧能五斗負千峰。
愛君今日東籬下,
還著將歸邴曼容。
喬木森森望郁蒼,相傳嶺國古榕鄉。四時霜蓋煙疏密,一片云叢綠混茫。道左何年歌杕杜,州南此日誦甘棠。天為炎土垂休息,故使馀陰百里涼。
玉川如帶繞城陰,入眼叢青翠影侵。已淈污泥從水出,遙參碧漢倩云禁。連翩各有扶疏質,獨立猶馀蕭颯心。不信松寒非可并,多年海國挺孤森。
春光早向紫峰生,漸出峰容與世迎。古黛凝云初映曉,新苔轉日久曛晴。啼鶯城北銜幽至,舞燕溪南逐翠行。傳語東風無造次,時留煙景作山情。
城頭北望晚山逢,久對悠然凈俗胸。泉石情因深色見,煙霞癖與素心封。積云每見堆雙洞,新月時來照一峰。十里幽光難可即,千秋蒼質自為容。
雙溪垂帶曳榕城,最愛光潮涌晚生。半落市埃分皓白,平開天鏡下孤清。遙山助色煙云掃,近野浮空藻荇迎。長憶玄暉如練語,更添月意作江情。
煙霞有意日相求,雙洞林光競遠投。青靄春來如迸發,白云秋去尚群游。郁紆遙結山靈秘,冥寞中開佛象幽。試看今朝松竹影,方知千載色空留。
龜山寶塔字涵元,靈杰相因表獨尊。欲鎖螭宮雄海柱,先驅鰲背壯天根。南來百水俱朝會,北拱諸峰各駿奔。若問參云尚有級,人文地氣此初掀。
溪城如島水環之,西駕東流此一絲。萬里海風浮漢影,百重山色壓虹眉。于秋倍覺潮聲壯,有月常窺釣影垂。每聽滄浪歌曲罷,眼中清濁意中知。
環碧寫山屏,秋光上小亭。
露搖魚綴尾,風定鳥梳翎。
金橘懸衣桁,銀荷汎酒舲。
雙鬟箏一曲,明婳亦堪聽。
倦倚銀屏垂翠袖。簾控金鉤,怎解雙眉皺。篆裊爐煙燈似豆。清宵數盡沉沉漏。
怪底夜來風雨驟。點滴空階,不解人僝僽。憔悴自憐新病后。關心最是秋花瘦。
十載滄浪垂釣者,徵書遠召愧無能。
明朝江北思君處,云樹重重是秣陵。
內外言無間,初終志不移。白頭供婦職,彤管著賢規。慶衍珠三樹,芳先桂一枝。鳳岑歸去路,含笑不應悲。
慶霈疏封日,姑慈不忍違。人方侈君賜,我獨避恩輝。孝篤神應勞,風高家愈肥。新傳快女婿,亦復掛冠歸。
先生才蓋世,家事少經心。
流落初相偶,委蛇志益深。
功名入圖史,文字刻璆琳。
有助知由內,騶虞欲重吟。
夜風清,山月朗,花影簾衣微蕩。
欹獨枕,聽鄰娃,遠人心在家。
笑相迓,妝輕卸,幾度幽懷如畫。
尋好夢,忽顰眉,此情天豈知。
鄉愁春思兩欹斜,那得看梅不憶家。
折贈可憐疏影好,低回應惜薄寒賒。
穿簾小朵亭亭雪,瀁月流光細細沙。
欲向此中為閣道,與君坐臥領芳華。
大好怡情地,天然小隱居。
山圍陶令宅,樹擁子云廬。
薄醉孫扶杖,論交友寄書。
歸來梅鶴吏,相守復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