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申伯見贈
連年奔走厭艱難,
痛憤胡雛入漢關。
萬里自忘鯨海遠,
一身今伴嶺云閑。
孤忠耿耿空余志,
華髪蕭蕭已映顏。
慚愧故人相勞苦,
去時明月卻同還。
連年奔走厭艱難,
痛憤胡雛入漢關。
萬里自忘鯨海遠,
一身今伴嶺云閑。
孤忠耿耿空余志,
華髪蕭蕭已映顏。
慚愧故人相勞苦,
去時明月卻同還。
連年奔波勞碌早已厭倦了這艱難生活,痛心憤怒于胡虜的幼輩侵入我漢家關隘。萬里行程中早已忘了鯨海的遙遠,如今孤身一人陪伴著山嶺的云靄,倒也閑適。孤臣的忠誠之心依然赤誠,卻只剩未酬的志愿,兩鬢白發稀疏,已映照著衰老的容顏。慚愧老朋友關懷慰問,不辭辛勞,離別時的明月,如今竟又一同歸來。
胡雛:指胡人的幼輩,此處借指入侵的外族(如金兵)。
鯨海:指廣闊的大海,此處代指遙遠的海域。
孤忠:孤立無援的忠誠之心,指詩人雖懷報國之志卻無人支持。
華髪:白發。
蕭蕭:形容頭發稀疏、零落的樣子。
勞苦:慰勞、關懷,此處指友人申伯的慰問。
此詩應為詩人在南宋戰亂時期所作。當時外族(如金兵)頻繁南侵,詩人因戰亂被迫輾轉奔波,身心俱疲。友人申伯贈詩慰問,詩人以次韻形式回應,既傾訴個人際遇之苦,也暗含對國事的憂憤。
全詩以個人經歷為線索,串聯起戰亂之痛、壯志難酬與友情之暖,既反映了南宋士人在動蕩時代的普遍困境,也展現了詩人堅守孤忠的品格。語言平實而情感深厚,是一首兼具現實性與抒情性的酬贈佳作。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時節。兩行小槽雙鳳,按涼州初徹。 謝娘扶下繡鞍來,紅靴踏殘雪。歸去不須銀燭,有山頭明月。
漢祚惟永,神功中興。風驅氛祲,天覆黎蒸。 三光再朗,庶績其凝。重熙累洽,景命是膺。
欲吊忠魂湘水濱,云雷何意展經綸。難排閶闔空搔首,既墮冰霜枉惜春。
三徑未荒糜是友,一編常對蠹為隣。從今恥誦同仇句,驚餌傷弓隱倍真。
長吁終日竟何因,日月應憐率土臣。燃燼未聞腸欲冷,臥薪何補事成陳。
心堅愛鼎我非貴,骨傲時妝眾所嗔。巳矣老農堪沒世,忍稱投閣大夫新。
相國已隨麟閣貴,家風第一右丞詩。 笄年解笑鳴機婦,恥見蘇秦富貴時。
立言高往古,抱道郁當時。 鉛槧方終業,風燈忽遘悲。 名垂文苑傳,行紀太丘碑。 后嗣皆鸞鷟,吾知慶有詒。
十五年來,逢寒食節,皆在天涯。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柔日媚,羞看飛花。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間噪喜鴉。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煉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鶴馭,常游絳闕,浮生蟬蛻,豈戀黃沙。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如是邪。又何必,待過家上冢,書錦榮華。
杜鵑日日勸人歸,一片歸心誰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問,謂予何日是歸期。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綱常在此行。 天下久無龔勝潔,人間何獨伯夷清。 義高便覺生堪舍,禮重方知死甚輕。 南八男兒終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一歲思君君不來,君來我去欠徘徊。 歸時只見留詩在,何日相逢暢好懷。
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方。 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 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風云氣象通寥廓。少年懷古有新詩,清愁不是傷春作。 六代豪華,一時燕樂。從教雨打風吹卻。與君攜酒近闌干,月明滿地天無幕。
縹緲青溪畔,山翠欲粘天。縱云臺上,攬風招月自何年。新舊今逢二妙,人地一時清絕,高并兩峰寒。歌發煙霏外,人在去留間。著方床,容老子,醉時眠。一尊相屬,高會何意此時圓。況是古今難遇,人月竹花俱妙,曾見句中傳。不向今宵醉,忍負四嬋娟。
無物思量。萬慮皆忘。坐兩班、大眾禪床。粗衣遮體,糲飯充腸。有一函經,一佛像,一爐香。功課尋常。道行非狂。愛山中、白晝偏長。翠苔巖洞,綠竹山房。有一天風,一天月,一天涼。
松嫩堪餐。竹密須刪。息塵緣、何事相干。心超物外,身處人間。有十分清,十分淡,十分閑。學道非難。守道多艱。結跏趺、坐斷塵寰。若空僧舍,寂寞禪關。對幾層云,幾層水,幾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