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申伯自海陵避地臨汀聞余北歸相迓于武平賦詩見意二首 其一
海嶠經行徧,
還為閩嶺游。
清泉滌余瘴,
小雨報新秋。
多謝故人意,
來銷羈客愁。
慇懃問淮楚,
兵革已寧不。
海嶠經行徧,
還為閩嶺游。
清泉滌余瘴,
小雨報新秋。
多謝故人意,
來銷羈客愁。
慇懃問淮楚,
兵革已寧不。
海邊的山嶺我已一一走遍,又來福建的山嶺間游歷。清澈的泉水洗去殘留的瘴氣,細微的雨絲預告著初秋的來臨。非常感謝老朋友的深厚情誼,前來為我消除游子的愁緒。你殷切地詢問淮楚一帶的情況,那里的戰亂是否已經平息?
海嶠(qiáo):海邊的山嶺。嶠,高而尖的山。
閩嶺:福建一帶的山嶺。閩,福建的簡稱。
余瘴(zhàng):殘留的瘴氣。瘴,南方山林間濕熱蒸郁致人疾病的氣。
羈(jī)客:漂泊在外的旅人。羈,束縛、停留。
慇懃(yīn qín):同“殷勤”,熱情而周到。
淮楚:淮河流域一帶。楚,古代楚地范圍,此處泛指淮河流域。
兵革:兵器和甲胄,代指戰爭。
寧不(fǒu):是否安寧。不,同“否”。
此詩約作于南宋初年。作者(或為李綱等經歷南渡的士人)北歸途中,友人錢申伯自海陵(今江蘇泰州)避亂至臨?。ń窀=ㄩL汀),聞其北歸,特至武平(今福建武平)相迎。詩中記錄二人相遇情景,反映了南宋初年士人漂泊、戰亂頻仍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經歷貶謫或流徙后北歸的復雜心境。
詩以旅途行跡起筆,繼寫山水之景,轉至友人相迎的溫情,終以對淮楚戰亂的關切收束,既展現了亂世中友情的珍貴,亦流露對家國局勢的憂慮。語言自然平實,情感真摯,是南宋初期戰亂背景下士人交游與情懷的生動寫照。
太學諸生舊有名,青衫彩筆老縱橫。白門秋榜看題字,荊璧今翻上殿行。
羨門締結已多年,新扁門楣翰墨鮮。滄海久離名利跡,青丘真結死生緣。靜中觀化物皆幻,老至歸全人亦仙。不用高樓重豎表,路人惟識茂陵阡。
白云縹緲無住著,獨與青山如有約。暮向青山頭上飛,朝來又抹青山腳。道人業空寂,不喜世上名。既愛白云白,復嗜青山青。結此茅廬事深隱,笑指云山當戶庭。
澄江如練,背西風獨釣,一輪明月。大水西來聲萬里,卷起窮秋嗚咽。浪碎七雄,潮吞五霸,亂灑楚吳血。滿眼興亡,過帆休問黃歇?;厥锥惹L流,申城車馬,付興長天碧。老去嫦娥應瘦損,諳盡年年圓缺。玉宇飛霜,瓊樓滴露,冷斷史臣筆。幾千年矣,故書三兩殘頁。
夫鍊還丹先養鉛,龜蛇一氣產先天。虛心實腹方和合,結就靈砂一粒圓。
昨夜俄聞精衛號,思君雙淚濕青袍。兩間正氣歸魚腹,一線孤忠托鳳毛。端什有人投角黍,清明無土奠香醪。扁舟重過湖南道,忍對湘流讀楚騷。
重闈春最永,手教一孫成。故里王程便,新圖壽域明。家人占鵲喜,堂客羨烏情。會取官綾誥,馳封到祖名。
梅福高軒得所親,皎然潔白離風塵。九皋唳徹云間鶴,萬玉香先天下春。門外自應回俗駕,尊前猶得伴吟身。綠陰窗戶研朱者,莫是青溪點易人。
昔年除夕喜振振,今夕還朝老囧臣。幸以祖孫為聚樂,轉于僮仆暫相親。長安依日皆君賜,四海為家若我鄰。況是賤生還七十,明朝又是一番春。
政緣中業擅英聲,是索宜專弟一名。抱一足為天下式,盡消神筆與題評。
秋風如我約,攜雨過長平。借助杯中酒,來談紙上兵。無能彌戰亂,有淚哭亡靈。莫笑將軍括,將軍未惜生。
孰使唾壺缺,轉憐經笥便。時名快晚達,行色動秋先。紫氣鐘陵樹,蒼煙夢澤船。高堂看擢桂,老亦倚嬋娟。
梅隴昔年曾枉駕,山川草木倍光輝。里祠臨水增新構,石徑移墻辟舊闈。共喜筋骸猶健浪,況堪時節正芳菲。木蘭倚棹須乘興,汛掃茆堂望翠微。
夷狄陷河洛,元帝南渡江。宣帝之曾孫,立號都建康。明成康與穆,哀廢最堪傷。簡文武安后,桓玄暫稱王。卒聞恭帝世,遜位宋武皇。兩晉十五主,二百年而亡。
坐夏不出戶,塵緣凈于掃。羽客苕溪來,訪我無生道。無生不可學,可學成繳擾。有物天地先,冥冥還杳杳。仙凡本一致,明悟當及早。蹠蹻豈永年,顏冉未曾夭。南薰破炎熱,濃綠鶯聲老。與子兩忘言,塵寰即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