艤舟泊頭鎮風雨中乘小舟行十余里遵陸游羅浮山寶積延祥寺
神山失憑依,漂泊西南州。連峰蟠秀氣,作鎮蒼溟陬。世傳朱明洞,深秘未易求。夜半見赤日,光若金鼇浮。我來夏正中,川漲通行舟。弭櫂泊頭渚,遂作羅浮游。山靈憫病暑,風雨為變秋。云開遠岫出,黛色散不收。籃輿陟翠微,頗得精廬幽。雅志愜丘壑,斯行豈人謀。愧煩五色雀,顧我鳴啁啾。寓目天水永,微茫見瀛洲。中原正云擾,盜賊屯蠭蟊。而我臥云海,歸途亦淹留。逝將憇真境,秘訣追前修。稚川不可見,得見野人不。
神山失憑依,漂泊西南州。連峰蟠秀氣,作鎮蒼溟陬。世傳朱明洞,深秘未易求。夜半見赤日,光若金鼇浮。我來夏正中,川漲通行舟。弭櫂泊頭渚,遂作羅浮游。山靈憫病暑,風雨為變秋。云開遠岫出,黛色散不收。籃輿陟翠微,頗得精廬幽。雅志愜丘壑,斯行豈人謀。愧煩五色雀,顧我鳴啁啾。寓目天水永,微茫見瀛洲。中原正云擾,盜賊屯蠭蟊。而我臥云海,歸途亦淹留。逝將憇真境,秘訣追前修。稚川不可見,得見野人不。
神山失去了依托,漂泊到西南的州郡。連綿的山峰盤繞著靈秀之氣,鎮守在蒼海之濱。世間傳說朱明洞,幽深隱秘難以探尋。夜半時分見到赤色太陽,光芒如同金鰲浮游。我在盛夏時節到來,河川漲水可通舟行。停船靠岸泊頭洲,于是開始羅浮山游。山靈憐憫我苦于暑熱,風雨帶來秋的涼意。云開霧散遠處峰巒顯現,青黑色的山影散落不收。乘竹轎登上青山,尋得精致的僧舍幽靜。平素的志愿契合山水,此行豈是人力謀劃。慚愧煩勞五色神雀,為我啁啾鳴唱。目光所及天水相連,微茫中似見瀛洲仙山。中原正動蕩不安,盜賊如蜂聚集為患。而我高臥云海之間,歸程也因此滯留。只想在真境中休憩,追尋前賢求取秘訣。稚川(葛洪)已不可見,能否得見山野之人?
艤舟:停船靠岸。
蟠秀氣:盤繞著靈秀之氣。
弭櫂(mǐ zhào):停槳,指停船。
籃輿:竹轎。
瀛洲:傳說中的海上仙山,代指仙境。
云擾:形容動蕩不安,如亂云翻涌。
蠭蟊(fēng máo):像蜂群一樣聚集的盜賊,蟊指害蟲。
稚川:葛洪的字,東晉道教學者,曾在羅浮山煉丹。
野人:山野之人,此處或指隱者。
詩中提及'中原正云擾,盜賊屯蠭蟊',推測創作于社會動蕩時期。作者因避世或求仙游至羅浮山(道教名山,葛洪曾在此煉丹),借游山經歷抒發對現實的憂慮與對超脫之境的向往。具體創作時間、作者生平待考,當與南宋或類似亂世背景相關。
此詩記錄游羅浮山的經歷,以山水之幽反襯世亂之苦,既有對自然的陶醉,又隱含家國隱憂,最終落于求仙尋真的超脫之念,體現了亂世文人借山水、宗教尋求精神寄托的典型心態。
畫羅裙,能解束,稱腰身。柳眉桃臉不勝春。 薄媚足精神,可惜淪落在風塵。
輝輝赫赫浮玉云,宣華池上月華新。 月華如水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癡人。
喬巖簇冷煙,幽徑上寒天。 下瞰峨眉嶺,上窺華岳巔。 驅馳非取樂,按幸為憂邊。 此去如登陟,歌樓路幾千。
先朝神武力開邊,畫斷封疆四五千。 前望隴山屯劍戟,后憑巫峽鎖烽煙。 軒皇尚自親平寇,嬴政徒勞愛學仙。 想到隗宮尋勝處,正應鶯語暮春天。
不緣朝闕去,好此結茅廬。
緩轡逾雙劍,行行躡石棱。 作千尋壁壘,為萬祀依憑。 道德雖無取,江山粗可矜。 回看城闕路,云疊樹層層。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遙跨青田鶴,翩翩到此來。 庭生自家草,山有主人梅。 掃石夜朝斗,雨田秋起雷。 誰知塵影裹,清趣似蓬萊。
向紅塵里,有喧呼攘臂,轉聲辟眾,莫遣人冤濫、殺張室,忍偷生。僚吏驚呼呵叱,狂辭不變如初,投身屬吏,慷慨吐丹誠。 仿佛縲紲,自疑夢中,聞者皆驚歡,為不平。割愛無心,泣對虞姬,手戳傾城寵,翻然起死,不教仇怨負冤聲。
滿院落花春寂。風絮一簾斜日。翠鈿曉寒輕,獨倚秋千無力。無力。無力。蹙破遠山愁碧。
落木包生意,來鴻定去期。 如何蕭瑟氣,有許楚臣悲。
妝樓初下自傾成,冉冉香生繡戶清。 厭說廣陵春色暮,胭脂和淚雨中傾。
才經賞月時,又度菊花期。 歲月東流水,人生遠別離。
深院塵消散午炎,篆煙如夢晝淹淹。 輕風似與荷花約,為送香來自卷簾。
昨夜佳期初共。鬢云低、翠翹金鳳。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轉、眼波微送。 草草不容成楚夢。漸寒深、翠簾霜重。相看送到斷腸時,月西斜、畫樓鐘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