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遷道郁林郡守王君示古律詩一篇北歸輙成兩篇以答其意 其一
山圍古郡碧周遭,
陸績衣冠雅自襃。
海上來歸懷麈尾,
鬢間空嘆長霜毛。
易書顧我耽成癖,
詩筆憐君老更豪。
此去龍城幸非遠,
不須巨石壓云濤。
山圍古郡碧周遭,
陸績衣冠雅自襃。
海上來歸懷麈尾,
鬢間空嘆長霜毛。
易書顧我耽成癖,
詩筆憐君老更豪。
此去龍城幸非遠,
不須巨石壓云濤。
青山環繞著古老的州郡,四周一片碧綠;您如陸績般風范雅致,自然受到稱揚。從海上來歸仍懷雅談之趣,兩鬢空自感嘆已生白發。我沉迷《周易》研習成癖,憐惜您詩筆到老更顯豪健。此去龍城所幸路途不遠,不必用巨石來壓海上云濤。
陸績:三國吳郡吳縣人,官至郁林太守,博學清廉,卸任歸鄉因行李過輕,以巨石壓艙渡海,傳為佳話。詩中喻指王君。
麈尾:魏晉清談名士手持的拂塵,代指高雅的談論或文人雅趣。
霜毛:白發,此處感嘆歲月流逝。
易書:指《周易》,代指對經典的研習。
龍城:或為王君北歸的目的地,具體所指需結合地理背景。
巨石壓云濤:化用陸績“巨石壓艙”典故,喻指無需憂慮前路艱難。
此詩為詩人北歸途中,回應郁林郡守王君贈詩而作。詩人南遷時途經郁林,與王君相交;北歸時王君以古律詩相贈,詩人遂作此詩答意,反映貶謫北歸的心境與友人交誼。
全詩以“山圍古郡”起筆,描繪郁林環境,借陸績典故贊王君雅正;繼寫自身與友人的不同志趣,末以“龍城非遠”“不須壓濤”表樂觀。用典自然,情感真摯,是酬贈詩中的佳作。
一問當機絕異同,定乾坤箭驗勛功。轟轟一掌胲腮下,笑殺雄山者老翁。
問春痕。為誰留下春魂。想得絕代魂消,愁壞了春人。不辨是空是色,但化身如活,活到前身。印重重疊疊,春歸一夢,怎不傷春。生綃畫取,芳池倒出,明鏡橫陳。欲掃還留,空付與薄情游子,低喚真真。瑤京路遠,到悟時、微有香聞。靜坐久,看夕陽新月,一般幻景,猶判寒溫。
裊裊鵝黃已可攀,梢頭月上足盤桓。垂楊合是君家樹,并作先生五柳看。
仙桃紅破口。問青城山中,石堂修否。應節春霏,是野人生計,種花時候。下食生臺,僧去也、烏鳶如舊。似此年華,何地能耕,五湖三畝。齊向南能低首。為護法禪天,一池風縐。未識春人,作樂昌啼笑,眼波誰溜。舊曲橫吹,虧異代蘇威長壽。羨而圖書端坐,松風勸酒。
春至是花開,朱顏安在哉。可憐園里色,不入鏡中來。
醇酒醉人春氣味,酥油委地懶形模。日遲身困差無客,午枕猶堪了睡逋。
春來依舊一枝枝,同地同天道不疑。未徹之言人莫問,令余特地笑嘻嘻。
年年春夢,嘆主人、渾不異卿卿。花外雙雙來往,玉剪剪愁生。訴盡玳梁身世,算香巢、未定已清明。勸小心飛去,黃金彈子,墻角打流鶯。是處烏衣舊第,到如今、葵麥滿空營。萬里家鄉何在,遼海亦論兵。卻笑金河歸雁,尚天涯、南北趲前程。守一簾紅雨,踏青風里又鵑聲。
荊州一萬里,不如蒯易度。仰首望飛鳴,伊人何異趣。
擘開華岳連天色,放出黃河到海聲。瞎驢死后蒿枝折,大地如今有幾人。
別來半月思君苦,春痕綠遍山郭。幾番夜雨,渝州乍霽,定開紅藥。泉珠似絡。向孤枕、如何睡著。算君行、巴歌下峽,寶劍淬湘鄂。寒舍今無恙,祇苦饑鷹,繞村行攫。告緡未已,想嗷嗷命將何托。鏡里香亭,藕花放、應懷舊約。望天涯一紙寄我,趁雁落。
奉君三頓曲周遮,屈辱云門老作家。渡水穿云五湖客,欲將何物當生涯。
芹香燕子低,柳色鵝兒破。沿溪花引客,紅如火。山藏古寺,綠意將人裹。佛像欹苔座。一扇門開,斷碑無字橫臥。桃源何地,白發禪心左。增城關縹碧,葳蕤鎖。王符末路,戰鼓聲中過。此情僧語我。塔上風鈴響,定知幾時呵。
云門答糊餅,言前句后領。驢鞍爺下頷,到了終不省。塞卻你咽喉,把將糊餅來。
漸起人聲昏曉際,難追夢境有無間。饒渠日出還生事,領取當前倚枕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