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懋德秀才自臨江遣人致書海上遇于歸途賦詩寄之二首 其二
逾年海上久安居,多謝蕭郎遠寄書。
不向去來生一念,已將天地作吾廬。
中洲杳杳旌旗暗,暮景骎骎齒髪疏。
凖擬峽江成小隱,茅齋借我定何如。
逾年海上久安居,多謝蕭郎遠寄書。
不向去來生一念,已將天地作吾廬。
中洲杳杳旌旗暗,暮景骎骎齒髪疏。
凖擬峽江成小隱,茅齋借我定何如。
在海上過了一年多安穩日子,多謝蕭秀才從遠方寄來書信。心中不生過去未來的雜念,已把天地當作自己的居所。江中的陸地模糊不清,旌旗也顯得暗淡,傍晚時光匆匆流逝,我頭發稀疏牙齒松動。打算到峽江去隱居,不知能否借我一間茅屋呢?
逾年:過了一年。
蕭郎:這里指蕭懋德秀才。
去來:過去和未來。
中洲:江中的陸地。
杳杳:形容遙遠或深遠。
骎骎(qīn qīn):形容馬跑得很快的樣子,這里比喻時間過得快。
凖擬:打算、準備。
小隱:指隱居山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海上已居住一年多,生活較為安穩。可能當時社會環境存在一些動蕩或不如意,詩人產生了隱居的想法。友人蕭懋德從臨江寄書,引發了詩人的感慨,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感激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和直接的表達,展現出詩人內心的情感變化。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出當時文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和情感追求。
何處寒蟬抱葉吟,日高風靜響沉沉。無端清切驚殘夢,暗引悲秋萬里心。
冬來猶及寄雙魚,豈道翻成絕筆書。壯志未能周五岳,殘編誰為惜三馀。歲寒祇自荒松徑,龍臥何因叩草廬。欲擬山陽思舊賦,不堪聞笛卻愁予。
化人西來化穆滿,渠又西行化恁人。枉殺周廷閑柱史,肯如漢女嫁烏孫。
淥水微風爽氣新,重重樓榭接花津。葡萄葉暗宜留客,楊柳條疏好望人。
不見虎頭墨妙,聊尋燕頷將軍。興來未妨覓句,勝處端須策勛。試問邊頭花柳,不忘夢處江湖。橫槊要尋塞雁,磨刀仍膾河魚。
亡恙壁巖日,媒云婦有依。世科君六世,時事彼一時。寂寞吾州隔,諸孤我妹慈。九京逢桂老,東坦愧羲之。
圓音疏節出空山,早晚重門未易關。蘿月松風留不住,卻隨流水到人間。
賢侯去久跡猶遺,乞雨詩奇字更奇。世俗妄論公政猛,愛民心有彼蒼知。
雪光蓄殘照,寒影交中堂。晨興不櫛發,端坐擁青裳。玄陰搆穹宇,白日薄輝光。翛然閉深戶,順化理歸藏。
山中毛穎不中書,頌禱慚來一字無。太酌徑須從沈老,苦吟時復見黃初。
此地古無聞,誰封萬石君。山林才整整,來往早紛紛。兩派龍湫水,千峰雁蕩云。東西十八寺,紀載欠碑文。
十五屬平陽,因來入建章。主家能教舞,城中巧畫妝。低鬟向綺席,舉袖拂花黃。燭送空回影,衫傳篋里香。當由好留客,故作舞衣長。
坐起愁如織,空齋但寂寥。不關風雨妒,春色為誰凋。
不勌惟君是所能,百年心事幾回增。山川有象皆康樂,風雅無愁亦少陵。騎馬客來頻借箸,趨庭人侍靜篝燈。禺峰倘似南陽好,擬結茅廬得未曾。
曾與東風是舊鄰,往來從不惡家貧。今年知我相邀約,三月先吹一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