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蒲圻臨湘趨岳陽道中作十首 其三
歲寒又復事南征,桂檝蘭舟過洞庭。
水入重湖千里白,山連平楚數峰青。
云鴻杳杳飛何遠,汀芷微微氣自馨。
千古靈均英爽在,固應笑我學余醒。
歲寒又復事南征,桂檝蘭舟過洞庭。
水入重湖千里白,山連平楚數峰青。
云鴻杳杳飛何遠,汀芷微微氣自馨。
千古靈均英爽在,固應笑我學余醒。
寒冬時節又要去南方遠行,乘坐著裝飾精美的船劃過洞庭湖。湖水流入重湖呈現出千里的白茫茫,山巒連接著平野只有幾座青峰。云中的大雁飛得又高又遠,小洲上的白芷散發著微微的香氣。千古以來屈原的英靈還在,他肯定會笑我還在學他醉酒未醒的樣子。
歲寒:寒冬時節。
事南征:指去南方遠行。
桂檝(jí)蘭舟:用桂木做槳,木蘭做舟,是對船的美稱。
重湖:指相連的湖泊。
平楚:平野。
云鴻:云中的大雁。
杳杳(yǎo):形容高遠。
汀芷:小洲上的白芷。
馨(xīn):香氣。
靈均:屈原的字。
英爽:英靈、精神。
余醒:醉酒未醒的樣子。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歲寒又復事南征”可知,是詩人在寒冬時節再次前往南方途中所作。當時的社會環境等信息較難確切知曉,但詩人在旅途中借景抒情,表達自身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在南征途中借景抒情,感慨自身境遇。其特點是景色描寫優美,對仗工整,用典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功底和情感世界。
大雅沉淪久,何方覓正聲。清懷天浩邈,前路雨縱橫。廊廟誠無具,江湖自有盟。京華高會處,曉色上危旌。徒擁河山闊,高城竟自摧。洋風侵閬苑,野馬暗蘭臺。寶鼎歸何日,昆池只見灰。百年多少事,回首不勝哀。鳳闕今無夜,群星燦碧穹。緣何云欲立,高唱起天風。筆下千秋氣,樽前百丈虹。休言春已盡,此興奪春工。
楚臺快談風,梁園騁歌雪。濫觴起九章,流波到七發。雕空竟何事,如以紙帖月。巽巖錦褧衣,雁湖木霏屑。
昔年聞喜同南省,十載仍聯供奉班。逸興尋春花徑里,高情對月酒杯間。校文近幸青藜共,載筆長從玉署還。忽訝早秋成遠別,二陵風雨隔仙寰。
雞鳴耿不寐,展轉待明發。童子看窗前,猶言有殘月。
禮經久顛龐,不絕僅如帶。諸儒共補葺,紛然莫酬對。先生隱桐廬,議論有根蒂。劍胸剔廢滯,電眼燭幽晦。齏鹽二十年,時節忽已屆。聲名塞天宇,筆舌翻清瀨。子美蓬萊宮,輝赫輒自怪。文彩動人主,英風特飄灑。清芬掩幽蘭,四海共紉佩。平生慕忠義,爛漫意常在。坐閱諸公間,誰與論梗概。著書逢休運,一洗窮愁債。骎骎度驊騮,過都如歷塊。嗟予強追躡,常負跛鱉態。雖登龍虎科,異調愧當代。才高自激烈,無為逐時輩。
幣聘真慚德不任,新除均荷圣恩深。雖無汲黯開倉力,惟有思謙報國心。每事謹持三尺法,何人敢餌四知金。平生自信如弦直,激濁揚清正在今。
列班金水玉橋頭,八百衣冠拜冕旒。翰苑命題天渙汗,豸冠監試鶚橫秋。瑞光掩映文華殿,紫氣騰飛五鳳樓。風送御爐香撲鼻,彷疑身世在瀛州。
興慶池頭漏未闌,梨園弟子曲將殘?;ㄇ案M涼州伎,無那西宮月色寒。
久向吳中臥,時將嶺北游。一官聊染指,五月尚披裘。座上拈桑落,燈前理蒯緱。行期尋復改,端為故人留。
兩岸草青青,江流去曲曲。時有小舟來,蕩破春江綠。
雨香不及露華香,竹液花膏馥葛裳。儂與曉星成二客,更無人共上番涼。筠箕苕帚兩無蹤,竊果畦丁職不供。老子不來才幾曰,松花槲葉滿亭中。
歸來臥病掩柴扉,潦倒杯前舊事稀。風物故鄉逾自惜,誰令霜露獨侵衣。
太湖南畔隱君家,小小柴門對白沙。竹灶茶香浮玉乳,瓷缸酒熟趁梨花。風軒凈掃開吟社,水檻新添泊釣槎。我欲畫拈書籍賣,結茅相伴老煙霞。
東瀛舉國尊詩老,遠客雙松拜岳堂。仰首高山循古道,湯湯秋水憶汪洋。
江西名畫史,曾說稚川賢。筆落天機到,圖成景物妍。青山開第宅,綠樹帶云煙。有待閒居日,臨風漱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