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四明教主
古疏傳深旨,清流照瘦顏。
四方來問道,半世不離山。
養鶴憐終潔,看云許共閑。
仍聞焚幻質,幾欲別人間。
古疏傳深旨,清流照瘦顏。
四方來問道,半世不離山。
養鶴憐終潔,看云許共閑。
仍聞焚幻質,幾欲別人間。
古老的經疏傳達著深刻的旨意,清澈的溪流映照出清瘦的容顏。四方之人都來此詢問道的真諦,半輩子都未曾離開這座山。憐惜所養的鶴始終高潔,看云時允許自己一同閑適。還聽說他要焚燒凡胎俗骨,好幾次想要離開這人間。
古疏:古老的經疏,指闡釋經典的著作。
深旨:深刻的旨意。
清流:清澈的溪流。
瘦顏:清瘦的容顏。
問道:詢問道的真諦。
養鶴:飼養仙鶴,鶴常被視為高潔的象征。
憐:憐惜,喜愛。
終潔:始終高潔。
許:允許。
幻質:指凡胎俗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社會環境較為紛擾,而四明教主在山中潛心修行,吸引四方之人問道。詩人或許是聽聞其事跡或與之有過交往,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四明教主的高深道行和超脫塵世的生活。其特點在于通過意象和場景描寫塑造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人們對道學修行者的尊崇。
天意康時難,賢生蓋世雄。風流晉人上,事業舜歌中。許國回天力,懷君貫日忠。平生英爽氣,凜凜未成空。國步乘陽九,胡塵暗上京。支傾隆大廈,卻敵隱長城。草木知春澤,狐貍絕夜鳴。云臺瞻袞繡,千古繼哀榮。去國頭方黑,傷時鬢易絲。徙薪謀獨驗,擊楫志空悲。尚想嘉猷告,曾聞大政咨。兩楹歌昨夢,忍誦慭遺詩。白發陳雷舊,交情貴不渝。詩箋留曉炬,書雁聚春蘆。憂國言猶在,知心道已孤。江皋一襟淚,不復見夷吾。
上馬含嬌不任扶,君王攬轡待齊驅。蓬萊宮里三千女,獨自驪山從乘輿。
孰知而傳象帝之先,始生八十終言五千。度關青牛西邁不還,若有見者乃猶龍然。
居山本是出塵埃,何為游人役已骸。晨坐巖前觀日上,暮禪松底聽風來。從教市巷笙歌美,莫羨閭閻酒肆諧。十二時中香裊篆,迎來送往更毋開。
捧檄三牲養,稱觴百歲期。身猶孺子泣,世已隙駒馳。吉夢青衣卜,豐碑黃絹辭。佳城有奇事,應足洗馀悲。
纖玉徐量琥珀卮,杏紅衫子任風吹。公然解贈金條脫,賴是傍無犢鼻兒。
今日悟歸計,秋風空羨人。爾同彭澤宰,況展柴桑輪。鳥雀稻禾熟,云霞橘柚新。倘憐纓組弟,非為罷官貧。
獨憑江檻思悠悠。斜日墮林邱。鴛鴦屬玉飛處,急槳蕩輕舟。紅蓼岸,白蘋洲。夜來秋。數聲漁父,一曲水仙,歌斷還愁。
金風起肅殺,凋落先梧楸。知時貴哲人,不如鴻雁儔。噭噭鳴青天,徬徨向南州。氣序乃相逼,匪為稻粱謀。偉哉求寂士,睹影發清謳。寒暑識代謝,物化冥顯幽。悟理捐形骸,色空生雙眸。玄景靡所遺,江山亦不留。俯仰徹上下,所見皆浮漚。萬物同一雁,羽翼空綢繆。象類常寂然,圣人行多憂。憬然知無從,豈羨乘云游。
陵谷依然跡已陳,早逢真訣想還真。窗馀朱箓抄經字,房少丹爐候火人。羽節芝幡云外寂,石壇瑤草雪中春。金莖捧罷瓊簫冷,玉手攀花惜此辰。
將軍萬戶總嬰兒,坐擁貔貅怯鼓鞞。正念封侯堪扼腕,空教和虜借蛾眉。黃金寵歇隨空散,青壟魂游托雁飛。一曲琵琶恨千古,故應聞者共興悲。
五載流移復此亭,嘉名依舊號茹經。只應桂水秋來白,不減龍山雨后青。置酒空能呼輩侶,插萸何處避膻腥。最愁坐到三更后,難認吳中處士星。
汗帳荒原埋轡鞍,遙思鐵騎度雄巒。狂云作寇頻飛白,野卉搖旗亂點丹。氣凜雖堪消夏永,岑幽縱入避秦難。咸云四海清平晏,放馬何年向此看。
珠閣俯丹丘,高寒暮景幽。籟從傾耳聽,云傍曲肱浮。僧定訶林月,烏啼玉樹秋。夜深箕踞處,河漢隔衣流。
數錢爭出手纖纖,葉結鴛鴦滿玉奩。莫道檳榔甘液好,買儂椰子更心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