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五泄山
西源窮盡到東源,直注層崖五磴泉。
真境無繇追汗漫,勝游聊得弄潺湲。
風生虎嘯層巖底,月上猿啼古木巓。
祇待歸休林下去,來同靈默此安禪。
西源窮盡到東源,直注層崖五磴泉。
真境無繇追汗漫,勝游聊得弄潺湲。
風生虎嘯層巖底,月上猿啼古木巓。
祇待歸休林下去,來同靈默此安禪。
從西源走到盡頭再到東源,只見泉水直接注入層層山崖形成五級飛泉。真正的仙境無法去追尋那曠遠之境,這次快意的游覽姑且能賞玩這潺潺流水。山風驟起如猛虎咆哮在層巖之下,明月升起猿猴啼叫在古木之巔。只等辭官歸隱到山林中去,來和靈默大師一起在此安心修行。
五泄山:在今浙江諸暨市西北,有五級瀑布。
無繇:即“無由”,沒有辦法。
汗漫:形容不著邊際、曠遠。
潺湲:形容水流緩慢的樣子。
巓:同“巔”,山頂。
歸休:辭官退休。
靈默:唐代高僧,曾在五泄山修行。
安禪:指靜坐參禪。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五泄山是佛教圣地,唐代有高僧在此修行。詩人游覽五泄山,被其美景和禪意所感染,結合自身可能對塵世的倦怠,從而創作此詩,表達歸隱之意。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五泄山的喜愛與歸隱之愿。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借景抒情,將自然景色與個人情感、禪意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山水和禪意的追求。
天下梅花主,扶桑文字祖。這個正法眼,云門答道普。
菅君本不假凡胎,直自靈山會上來。五百年間無識者,扶桑佛法一枝梅。
要試檀奴一片心,
忽然調笑忽深沉。
花中望見佯佯去,
月下聞聲緩緩尋。
徐斂歡容渾不采,
屢排冷語故相侵。
此身恰與風鳶似,
直被柔絲七縱擒。
平生事業始分毫,
楩梓終須百丈高。
正擬他時好梁棟,
忍看摧折在蓬蒿。
家同萍梗定何時,
空負柴桑掩柳絲。
未雨拙鳩憐有婦,
在陰鳴鶴已無兒。
道從得喪知深淺,
夢亦艱難出亂離。
已向有生明幻影,
求心時作牧牛詞。
堂堂天上張公子,
龍劍分光自斗牛。
海上忽歸槎萬里,
云間未放月中秋。
才為漢殿無雙手,
恩到閩山第一州。
亦有人言識仙骨,
只看何日議封留。
開疆樂土百馀年,
穢惡何堪瀆廟前。
欲壯神光三尺地,
更增物色一番鮮。
堂開凈域英靈普,
社有馨香福澤綿。
幸得成裘將腋集,
庶幾鄉曲荷安全。
八年同叩四松扉
詩龍酒虎醉夕暉
江山無恙客重到
風雪滿天鶴獨飛
南國佳人夢回夢
西征將士歸未歸
水云深處靜俯仰
孤負舊時垂釣磯
重九節,記返越溪邊。
十里青山堆稻路,一湖纖月賣菱船。
畫出暮秋天。
飛雪伴春還,春庭曉自閑。
虛心應任道,遇賞遂成山。
峰小形全秀,巖虛勢莫攀。
以幽能皎潔,謂近可循環。
孤影臨冰境,寒光對玉顏。
不隨遲日盡,留顧歲華間。
上界回看縹緲間,白云深鎖洞門閒。清緣自笑吾真淺,強為塵緣又出山。
莫道幽棲意不深,出山未了住山心。不知山鳥關何事,處處留人送好音。
物外煙霞世外蹤,宿緣能復幾回從。羽人莫漫憐相別,還待他時伴赤松。
仙家雞犬隔塵寰,何物將攜可出山。惟有瀑流山下水,相隨容易到人間。
三呼梼下愧靈襟,
湖海叢林已遍尋。
忘卻飛猿舊時路,
到頭曾不厭初心。
婁水千秋擅,
鄣山一代宗。
欲招云杜客,
高步祝融峰。
馀子不足論,
古人安可從。
名山藏便得,
須覓白云封。
銜泥燕,
泥重帶苔香。
不管繡鴛來去事,
落花和雨正茫茫。
身世直須忙。
千籟答松響,萬壑激泉鳴。峰巒回互蒼莽,煙靄幻晴冥。結宇陰崖絕澗,招邀猿儔鶴侶,眼底凈云霧,起我故山情。
紙上戰秋聲。徑元宋,追董巨,祖關荊。肯落吳門窠臼,宗派啟金陵。留取名山事業,不羨浮云富貴,老去隱丹青。臥看龍蛇動,坐對雨風生。
七尺枯藤杖
間身掛白云
自稱老禪客
誰識故將軍
世外漁樵侶
山中麋鹿群
勞生慚俗吏
展卷挹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