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題重光寺羅漢院贈憲上人
人盡游方證佛心,師心無著外三乘。
蓮花結社新吟遠,玉紙抄經舊價騰。
藥杵半和鈴索響,茶煙輕共衲靈蒸。
我來與話高僧事,冷笑支公學養鷹。
人盡游方證佛心,師心無著外三乘。
蓮花結社新吟遠,玉紙抄經舊價騰。
藥杵半和鈴索響,茶煙輕共衲靈蒸。
我來與話高僧事,冷笑支公學養鷹。
人們都四處云游去求證佛心,而您的心卻無所執著,超越了三乘佛法。您組織蓮花社吟詩,新作意境深遠,用玉紙抄錄的經文,價值也隨之升高。藥杵舂藥的聲音和鈴索的響聲交織,茶煙輕輕升起,與僧衣的靈氣一同蒸騰。我來和您談論高僧的事跡,不禁冷笑支公還學養鷹這種世俗之事。
游方:僧人到處游歷,尋訪名師,以求修行。
無著:無所執著,指對世俗事物和佛法名相都不執著。
三乘:佛教術語,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蓮花結社: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邀集僧俗十八人成立白蓮社,共修凈土法門。這里借指憲上人組織的佛教活動。
玉紙:一種精美的紙張。
藥杵:搗藥的器具。
鈴索:寺廟中懸掛的鈴鐺和繩索。
衲靈:僧衣的靈氣,這里指代僧人。
支公:即東晉高僧支遁,他喜歡養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佛教較為盛行,寺廟是人們修行和交流佛法的場所。詩人拜訪重光寺羅漢院,與憲上人交談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憲上人的欣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憲上人的修行境界和超脫精神。其特點是通過具體意象和典故,生動展現寺廟生活和高僧風采。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為研究當時佛教文化和寺廟生活提供了資料。
崇天門下聽宣赦,萬姓歡呼萬歲聲。豈獨罪人蒙大宥,普天率土盡關情。
難得平生情最真,綺懷舊夢總留痕,飄零困頓久風塵。莫向尊前悲逝水,還憐劫后病中身,唯余一點是詩魂。
都道金盈世,居惟水在庭。孤操寒似雪,宦味薄如萍。鶴響聞天近,梅花徹地馨??芍褡u達,御藻特書屏。
新裁犢鼻似相如,祇合臨池興有馀。年少莫談驚座事,幾人能愛撮襟書。
公子裝車從楚國,十九人行一不足。上階卒賴毛先生,招手相呼公錄錄。邇來翰墨十八人,一日受封列華物。世上空成孺子名,論功卻笑中書禿。人生慎勿為事先,乞留足矣張良獨。
仙佩飄飄駕彩鸞,白云深鎖甕山寒。自從好夢風吹斷,誰念孤兒淚不乾。
弟兄三十輩,今得幾人存。偶逐囧卿騎,同傾學士樽。人占星聚里,吾喜月當軒。此后經旬約,期君不負言。
捋須誰信虎縱橫,一字千金有重輕。身為綱常還壁立,義形聲色正霜明。趙人端不侵然諾,齊史曾何計死生。天為斯民應有意,尚留此老握機衡。
四望真天矣。撲雙眸,九重之上,混茫云氣。天蓋左旋如轉轂,十萬明星如粒。那辨得、何星為地。河漢向西流萬古,算人生一霎等螻蟻??召M我,百年淚。當年盤古渾多事,一揮間,太初萬象,至今如此。試問青天真可老,再問地真能已。三問我、安無悲喜。四問蒸黎安富足,五問人壽數安無止。持此惑,達天耳。
征戍動經年,含情拂玳筵?;w織錦處,月落搗衣邊。燈暗愁孤坐,床空怨獨眠。自君遼海去,玉匣閉春弦。
牛山遠在亂云中,暮靄荒煙寄斷鴻。陶令歸來官況懶,孟嘉去后酒杯空。羞將白發欹烏帽,笑看青松老翠峰。千載英豪一時事,菊花冷淡怨秋風。黃花白發淡相輝,況是登臨近夕暉。斷靄征鴻天共遠,落霞孤鶩晚齊飛。江空云影流無盡,日暮秋光老欲歸。帽落孤峰人已去,草深三徑事還非。翠微影冷玉峰秋,與客攜壺話昔游。三徑菊花香未老,一江煙浪水長流。行登高閣鴻初到,過了重陽蝶也愁。已約淵明同酩酊,醉欹烏帽雪盈頭。
霓裳舞罷聲收了。好句題多少。宮商天半送薰風。髣髴帶來南斗曉星中。氍毹粉墨分明在。怕道查樓改。登場惹起百般愁。唱戲填詞一樣淚雙流。
養得翔鸞舞鳳枝,不知雨露幾含滋。但同櫟社長無用,留作明堂柱石姿。
戶外班齊大禮行,小臣鳴贊立朝廷。八風不動丹墀靜,聽得宮袍舞蹈聲。
湛恩惟待立雞竿,豈是明時學考槃。身計未諧歸計好,一宵清話到更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