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則師歸越
歸里懸心復苦形,生涯蓑笠伴銅瓶。
魚隨洗缽沖遺粒,龍倚移舟識唪經。
佛廟春游湖樹暗,神濤晴渡越峰青。
高才不獨江山助,王謝風流舊有靈。
歸里懸心復苦形,生涯蓑笠伴銅瓶。
魚隨洗缽沖遺粒,龍倚移舟識唪經。
佛廟春游湖樹暗,神濤晴渡越峰青。
高才不獨江山助,王謝風流舊有靈。
你歸鄉既憂心又勞形,一生與蓑衣斗笠和銅瓶相伴。魚兒隨著你洗缽時的遺粒沖來,蛟龍靠著移舟能辨識你誦經之聲。春天去佛廟游玩,湖邊樹木顯得幽暗,晴朗時渡過神濤,越地山峰一片青蔥。你的高才不只是得益于江山之助,王謝家族的風流舊韻也賦予了你靈感。
懸心:憂心。
苦形:勞形,身體勞苦。
蓑笠:蓑衣和斗笠,指漁樵或僧道生活。
銅瓶:僧人所用之物。
洗缽:僧人飯后洗缽。
唪經:念經。
神濤:指波濤。
王謝:指東晉時王導、謝安兩大望族,他們家族人才輩出,風流一時。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可能是則師要歸越地故鄉,詩人為其送行而作。當時佛教文化較為盛行,文人與僧人交往頻繁,詩人可能與則師相識且欣賞其才華,故而寫詩相贈。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則師歸越,突出了則師的僧人身份和生活,贊賞其才華。詩中自然景觀與人文典故結合,體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展現出送別詩的獨特韻味。
倘使身登天外天。一雙飛舄上飛船。下看九點是齊煙。涉足太空才幾日,回頭世上已千年。要回日馭一揚鞭。
絕壁森然上接天,龍湫終日響飛泉。傾珠瀉玉三千斛,要與廬山共比肩。
洛陽風景實堪誇,幾處樓臺處處花。盡是齊王修種得,如今惆悵似無家。
懶把腰肢學小蠻,涼云初月淡垂鬟。攜君卻好青山去,三峽流泉在指間。
仲叔高棲,藏寶迷國。一介弗取,卓然貞白。□牒司徒,寄形安邑。枯槁當年,風流九域。
靈湘郁水粵王都,五層飛樓天下無。江上行人莫回首,木綿花開啼鷓鴣。
良宵勝地一時兼,南北軒窗盡卷簾。風度竹聲涼細細,月搖江影白纖纖。談當快處童偷笑,酒到酣時客喚添。漸近清秋天似洗,隔城遙出幾峰尖。
花開猶未報人知,花下行吟漫自思。花若能言應笑我,年年無酒只題詩。
主人看物候,往往寸心消。海燕將春色,年年一度遙。穿花時自喜,帶雨即同飄。為憶張文獻,吟詩鷹隼調。
閉門深拔剌,落落少交知。勿涉惡溪水,長吟不肖詩。重華才子譜,元祐黨人碑。所以蕭升佐,能登季札祠。
新篇堪擬鳳鳴陽,欲對還如水一方。病骨未嫌初伏暑,煩襟先濯緒風涼。渾疑仙客冰壺里,宛在佳人錦瑟旁。珍襲已深虛白室,斗間猶自見晶光。
青草生水中,日日隨水長。水落何所依,撩亂為宿莽。
見君堂下小荷葉,驚我客中春已空。一覺西堂亭午睡,悠悠春夢逐春風。
今夜霜中月,依然照獨吟。短檐窺野馬,曲木礙歸禽。但覺情懷減,其如歲序侵。鄰家歌舞宴,徹曉惱人心。
斜照穿林迥,歸云斂岫遲。蝸文寒壁篆,蛛巧暮檐絲。待月是愁處,對山無倦時。掀髯阻談綺,細讀寄來詩。竹外秋風急,樓頭夕靄微。遣懷須命酒,怯冷幾更衣。嚴鼓縈城去,輕舟劈浪歸。登臨多少意,墜葉滿庭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