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余姚知縣陳最寺丞 其二
愧君來款關,話別憩林間。
不待風銷暑,聊因酒發顏。
滄洲即欲往,清躅暫容攀。
居者羨行者,寄聲思越山。
愧君來款關,話別憩林間。
不待風銷暑,聊因酒發顏。
滄洲即欲往,清躅暫容攀。
居者羨行者,寄聲思越山。
慚愧你前來敲門拜訪,我們在林間休息話別。等不及清風消散暑氣,姑且借酒讓臉上有了氣色。你即將前往那滄洲之地,我暫且還能追隨你高潔的行跡。居家的人羨慕遠行的人,我托你帶話表達對越山的思念。
款關:敲門。
憩:休息。
滄洲:濱水的地方,常指隱士居處。
清躅:高潔的行跡。
居者:指留在原地的人。
行者:指遠行的人,這里指陳最。
寄聲:托人傳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詩人送別余姚知縣陳最時所作。當時陳最即將赴任,詩人與之話別,可能處于一種既有對友人遠行的不舍,又有對其新征程的期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陳最。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質樸的語言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越山的思念。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古代文人送別時的常見情感和表達方式。
老年隨分做工夫,黃卷靜披世味無。倦整池邊春睡足,憑欄遙看鳥相呼。
中宵忽聽敲窗雨,愁待平明翻似注。主人蓑笠摘新蔬,素羽深藏終不露。泥濘道上欲何語,長唳一聲驚四顧。二三健羽掠空低,來送悵然歸客去。
綠成陰。盡參天杉樹,蒙密似垂簪。遠籟回音,遙瀧擊節,微聞切響飛沉。看無數、丹楓變色,柳拂處、枝上變鳴禽。木末風生、池邊雷起,謾共登臨。無限癡情幽思,幻白云千里,出岫何心。落寞古都,凄涼新碣,勝緣自費追尋。更誰簇、八重香瓣,擁萬花、映日裊黃金。但覺山川不老,莫道春深。
春雨來何早,幾宵不放晴。江流空有涌,樹色半分明。燈燭隨鄉土,尊醪憶弟兄。故園今夜月,獨坐一含情。
古墓前朝獨有名,忠魂曾受璽書旌。功高主意疑韓信,運厄天心忌孔明。南渡江山數行淚,北轅戎馬幾空城。草間酹罷殘碑濕,腸斷黃龍痛飲情。
昔有道士求神仙,靈真下試心確然。千鈞巨石一發懸,臥之石下十三年。存道忘身一試過,名奏玉皇乃升天。云氣冉冉漸不見,留語弟子但精堅。
鶴不能飛鳳不吟,登臺隊隊出珍禽。笙簫弦管和仙韻,宛似瓊林奏好音。
麻衣校理寓紫極,芳蘭族迸朱櫻赤。酣曉微禽噤不鳴,離宮四月傳新食。瓔珞攢柯最屈盤,中書門下暫相看。饕頤朵向醍醐側,妒殺銀籠透轉丸。
六月火邊坐,有眼無耳朵。鐵蛇鉆不入,鐵牛沖不破。
未忘玄徼夢,又度玉京春。曙色千門動,鄉愁萬里新。金鐘開紫闕,玉佩點朝臣。借問桃源里,黃冠幾隱淪。
會意知憑眼,妨嫌莫并肩。十分打疊向春妍。幾度薄羞淺恨、更無言。酒失憎應慣,琴心理又難。任人看畫小眉彎。知道者般新樣、定郎憐。
澄江色似碧醍醐,萬頃煙波際綠蕪。只少樓臺相掩映,天然圖畫勝西湖。
買印支公僻,輸瓶座首能。咒言聽似鳥,梵字寫如藤。托缽施仙飯,支床面佛燈。一身猶不用,何處有三乘。
聞道春流下斗門,扁舟應得解南村。欲看竹箭開新漲,更插楊枝記舊痕。正愛春波妥妥長,微吟倚棹落花旁。狂風忽送蛟龍雨,翻動一天星斗光。柳枝拂水萬千縷,水去柳枝還卻回。不似桃花愛飄蕩,等閒流出碧溪來。壩上春流滑滑來,行人相語笑相催。解舟直入碧天去,天上晚云行處開。小鳥群飛獨木陰,笑聲騷屑如鳴琴。見人接翅卻飛去,還入前村楓樹林。稚子持竿坐芳草,魚兒跋尾出浮萍。會稽巨犗沈猶脫,滄海驪龍睡不醒。酒徒不復少年時,白發狂歌亦未衰。更與春風酬一醉,好花猶有兩三枝。青天萬里放醉眼,啼鳥一聲傷客心。攜手尋春春盡日,此時真直萬黃金。春水骎骎抹舊痕,兒童乘浪戲青云。去如跳鯉忽驚散,來似游鳧還作群。斗城縹緲浮云里,歸路陂陀碧草斜。北極已看龍虎氣,神州漸近帝王家。
萬轡群飛走玉驄,數枝鳴鏑響雕弓。高堂益壯三軍氣,四壁如吹大野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