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大師歸天臺
京洛風塵弊客裾,故山歸去有精廬。
綴盂應供王城久,鏤管賡吟友社余。
衲擁蘭芽新賜服,帙收貝葉舊翻書。
蕭然壁觀芝巖上,從此身名與世疏。
京洛風塵弊客裾,故山歸去有精廬。
綴盂應供王城久,鏤管賡吟友社余。
衲擁蘭芽新賜服,帙收貝葉舊翻書。
蕭然壁觀芝巖上,從此身名與世疏。
在京洛的風塵中,我的客袍都被弄臟了,你要回到故鄉,那里有精致的房舍。你在王城以缽盂接受供養很久了,閑暇時還與詩友們吟詩唱和。你身披新賜的僧袍,里面的衣袂就像蘭芽一樣,還收藏著過去翻譯的貝葉經。你此后將在芝巖上安靜地坐禪修行,從此與塵世的聲名疏遠。
京洛:指北宋都城汴京。風塵:指塵世的喧囂和紛擾。弊客裾:使客袍破舊,指在塵世奔波。
故山:故鄉的山,這里指天臺。精廬:精致的房舍,多指僧舍。
綴盂:指僧人持缽化緣。應供:接受供養。王城:指京城。
鏤管:指毛筆。賡吟:吟詩唱和。友社:詩友的社團。
衲:僧袍。蘭芽:形容僧袍的顏色或樣式如蘭芽般清新。新賜服:新賞賜的僧服。
帙:書套,這里指書籍。貝葉:貝多羅樹的葉子,古代印度人用它來書寫佛經。舊翻書:過去翻譯的佛經。
蕭然:寂靜、冷落的樣子。壁觀:指面壁修行。芝巖:天臺山上的一處地名。
身名:自身和名聲。與世疏:與塵世疏遠。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北宋時期佛教較為興盛,文人與僧人交往頻繁。詩人可能在京城與梵才大師相識,大師要回歸天臺,詩人便作此詩相送,表達對大師修行生活的理解與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送梵才大師歸天臺,突出了大師遠離塵世、回歸修行的主題。其特點是意境清幽,通過意象營造出寧靜超脫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文人與僧人交往的文化現象。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寧忍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冬日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谷,我獨何害。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相彼泉水,載清載濁。我日構禍,曷云能谷。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莫我有。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匪鳣匪鮪,潛逃于淵。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越客初浮五石瓠,瀟湘水咽洞庭湖。巴陵暮雨行人絕,莫上君山聽鷓鴣。
落花愁殺未歸人,亂后思家夢更頻。縱有溪頭茅屋在,也應芳草閉深春。
風云乍張。蛟龍遠揚。神叢喬木蒼蒼。記延平郡王。中原廢荒。繁華島邦。滄波蕩盡興亡。只家山未忘。
無事持竿八十年,有人煉石補天穿。登臺不盡相思處,望斷停云踏蘚錢。
囚山無他謀,治生出下策。載之百漏船,吹以無孔笛。一飽久定矣,誓不為欣戚。家山天一方,何地休行役。天其調伏予,中歲遭遠謫。養成一牯牛,露地見純白。
靈根五葉似云屯,絕勝名當掩兔園。玉羽向風偏皎潔,縞衣乘月正翩翻。窺窗幾亂幽禽影,入夢那知粉蝶魂。同是羅浮山下客,肯將零落怨黃昏。
東風作雨淺寒生,梅子傳黃未肯晴。戢戢籜龍頭角就,溫云繚繞變江城。云暗湖光雨四垂,珠璣萬斛撒琉璃。紫苔階面寒聲急,有甚心情更賦詩。
吾道沈冥久,誰倡齊魯風。閑來居海北,名誤落山東。水接田橫島,云連慧炬峰。相尋不相見,踏遍法身中。
日暮且維舟,川原浩無極。宿鳥投深林,疏云過絕壁。佇立暫彷徨,搔首空嘆息。昨朝辭簿領,今晨遠行役。王事敢云勞,俛仰懷今昔。
一月不相見,三年當遠行。路難憑忍力,別久識交情。絕粒慚僮仆,空函報友生。誰憐桑扈病,風雨正霖瓴。
冠帶事朝謁,清坐彈鳴琴。以彼塵外趣,遠我遺世心。岸幘送歸鳥,隱幾見遙岑。聊得靜者樂,豈必居山林。
先帝遺弓劍,排云上紫清。同時受顧托,今日見升平。
茅檐日出勝重裘,飽飯看山倦即休。識得個中真氣味,自然無夢到封侯。
松兮離立,兄及弟矣。二龍乘云,獨未離乎地也。古亦有言,維德不孤。賢哉大夫,我作壽域,宜有此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