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東坡四時詞四首 其四
參橫葉落闌干角,夜氣侵人覺衣薄。
香醪只怕玉樽空,殘燈旋剔金釭落。
夢回酒醒聽啼鵶,起看霜晴日襯霞。
笑道紅梅夜來發,臨階自摘一枝花。
參橫葉落闌干角,夜氣侵人覺衣薄。
香醪只怕玉樽空,殘燈旋剔金釭落。
夢回酒醒聽啼鵶,起看霜晴日襯霞。
笑道紅梅夜來發,臨階自摘一枝花。
參星橫斜,樹葉飄落于欄桿角落,夜間寒氣侵襲,讓人感覺衣裳單薄。只怕美酒將玉樽斟空,不時剔去殘燈燈花,燈花掉落。從夢中醒來,酒意已消,聽著烏鴉啼叫,起身看到霜后的晴天,太陽映襯著云霞。笑著說紅梅昨夜綻放了,走到臺階前自己摘下一枝花。
參橫:參星橫斜,指夜深。
闌干:欄桿。
香醪:美酒。
金釭:燈盞。
鵶:同“鴉”。
此詩為次韻東坡之作,具體創作時間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可能是作者在冬日夜晚,受東坡詩詞啟發,結合自身經歷與感受而創作,當時或許處于較為閑適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冬日夜晚到清晨的所見所感,突出了紅梅綻放帶來的生機。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有起伏。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不大,但體現了次韻創作的特色。
質非堅固不禁寒,又被嚴霜剝蝕乾。月出皎兮天共老,桑之落矣樹同殘。楓橋偶泊吳江冷,石徑全遮蜀道難。不必芭蕉堪作紙,柿林采取肄書丹。山坳隱隱露人家,大樹連云鎖晚霞。此日談空無片葉,來春仍作滿林花。偶來杏塢思春燕,莫對寒枝恨暮鴉。落向波間漂水上,圣人會意作浮槎。
村南村北紡車鳴,打豆家家趁快晴。過盡水邊牛跡路,嶺頭猿鳥伴閑行。
鐵作驕幢不易摧,望林誰免渴趨梅。院門報鑰人初斷,天氣才陰日又開。倦路已先衰鬢雪,思家難遣寸心灰。沖風正起還飛下,何物元非阿濫堆。
蠻子朝,澎湖內附平紅毛。占城諸國盡輸貢,西洋人已聯官曹。琉璃泛海七日迅,冊使曾頒新敕印。世子就學陪臣從,賜得衣冠供饌盛。復有安南久臣服,黎氏王封莫氏蹙。往來遣使與講和,分疆各守漓江曲。百蠻接踵梯航趨,奇貌詭飾累譯殊。我愿殿繪《豳風》詩,不繪唐時《王會圖》。
殷勤來遠翰,文采對紅蕖。水面浮煙斂,泉聲積雨馀。觀棋推子靜,讀賦憶相如。三謝仙郎惠,離懷何以舒。
誰遣風雷起蟄龍,冥冥愁夜遞秋冬。夢回香國春三月,極目蓬山海萬重。置酒未聞平壽勃,奉書還見卓徵邕。欲將筆削修花史,墜溷飄茵聽所逢。
曾被卑辭誤,吾嘗笑綺園。共欺蛇帝醉,不保橘奴根。病起晴冰破,禪悠凍石溫。向來腐馀夢,拂拭了無痕。
昔移紅白種,同種謝池中。一朵不留白,兩池皆變紅。
鶴駕通宵入問安,龍墀清晚押朝班。天顏喜見重輪月,春色先回萬歲山。
遠公蓮作社,陶令柳為門。止酒用卿法,攢眉吾不言。白云時或出,黃菊故應存。二老皆寂寞,千秋誰共論。圣境不可到,魂游記渺綿。花藏竹林院,蓮號貝多編。龍鳥如人禮,山河繞法筵。秪應身本幻,此卻是真緣。
年來未覺壯心摧,昨夜偏傷三弄梅。不慣離家遽如許,自然昏眼亦慵開。蕭條寂寞思樗蔭,細繹華嚴謝劫灰。少味童山莫分別,直須真峭比離堆。
相親復相愛,同氣本同情。別夢重山隔,歸舟一葉輕。荒臺芳草綠,廣苑夕陽明。此日乘風去,何時掃徑迎。
輕盈無跡踏青塵,十二金釵一可人。玉笛聲中金谷晚,誰將小幅為傳神。
我已無親侍,兒行又遠親。蕭疏千里外,去住一家貧。水闊風帆健,霜高候雁新。沅蘭芳可佩,極目楚江濱。
獨見長年思避地,相從千里欲移家。慚予豈有萬間庇?借爾剛馀一席沙。古洞幽期攀桂樹,春溪歸路問桃花。故人勞念還相慰,回雁新秋寄彩霞。簦芨連年愧遠求,本來無物若為酬。春城驛路聊相送,夜雪空山且復留。江浦云開廬岳曙,洞庭湖闊九疑浮。懸知再鼓瀟湘柁,應是芙蓉湘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