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宏送千葉鶯粟走筆代簡
世傳鶯粟如紙花,品目不為人所嘉。
那知亦解吐繁艷,深紅淺白凌朝霞。
一窠千葉類芍藥,傳種本自何人家。
栟櫚乞得不敢惜,長須走送聲呀呀。
杜門宴坐觀內典,方丈寂寂如毗耶。
散花侍女一笑粲,居士默然惟啜茶。
世傳鶯粟如紙花,品目不為人所嘉。
那知亦解吐繁艷,深紅淺白凌朝霞。
一窠千葉類芍藥,傳種本自何人家。
栟櫚乞得不敢惜,長須走送聲呀呀。
杜門宴坐觀內典,方丈寂寂如毗耶。
散花侍女一笑粲,居士默然惟啜茶。
世間相傳鶯粟花就像紙花一樣,品種不被人們看好。哪知道它也能綻放出繁麗的艷色,深紅淺白的花朵可與朝霞相媲美。一叢花有千葉如同芍藥,這品種不知最初源自哪戶人家。從栟櫚處求得此花毫不吝惜,仆人快步送來還呀呀有聲。我閉門靜坐在屋內研讀佛經,房間寂靜得如同毗耶城。散花的侍女粲然一笑,我這個居士則默默無言只喝著茶。
鶯粟:罌粟的別名。
品目:品種。
窠:叢生的東西。
栟櫚:棕櫚的別稱,這里可能是送花人的代稱。
長須:指仆人。
內典:指佛教經典。
毗耶:即毗耶離城,是佛教圣地,這里形容環境寂靜。
散花侍女:佛教中散花的天女。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信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詩人處于一種較為閑適的生活狀態,可能是在潛心研讀佛經。友人志宏送來千葉鶯粟花,引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使其寫下此詩來表達對花的感受和自身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鶯粟花的美麗,同時展現詩人的禪意生活。其突出特點是先抑后揚的手法和融入佛教元素。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追求。
德丘松柏舊陰陰,斤斧丁丁不滿林。樹盡重栽亦容易,不能栽得子孫心。
虬箭響初殘。歸橈驚夜闌。理殘妝、還啟屏山。縱道有情春樣暖,也涼了、藕花衫。薄暈起渦圓。偎肩恣意看。更關心、泥問加餐。指點天邊蟾月說,今日可、放眉彎。
妖氛澒洞逼京華,將略時無李左車。休唱貞元供奉曲,似聞商女后庭花。職方未復江南貢,使者空乘海上槎。自古和邊真拙計,卻令紅粉泣琵琶。
璽書清夜下明光,主圣鯨波已不揚。卻問中權諸部曲,何如舊帥郭汾陽。旌旗半掩三江日,組練俄飛五月霜。揖客幕中何用借,自揮長檄定扶桑。
隔林殘雪弄輕風,日射晴光玉縷紅。桃杏渾如梅欲綻,直疑身在故園中。
老子小婆娑,裝成安樂窩。不堪人狹隘,足稱自吟哦。愛日烘窗煖,承檐聽雨多。來春在鈴下,思治作民和。
何處可徘徊,林間共水隈。夜歸家犬識,春睡野禽催。有地唯栽藥,無村不見梅。興來慚獨飲,時喚老農陪。
子居闔閭城,有屋蔽風雨。心融詩書澤,口斷兒女語。客庖婦供饌,茗灶手自鬻。外屨多弗卻,束脯乾可茹。如何舍之去?晝墮緣棟鼠。朱門盍華簪,青冥無凡羽。已隨鳳鳴岡,尚感雁遵渚。于以見貞操,屯貞貴能處。
云入高原暗,春風吹客衣。經過孝子墓,封樹我將歸。
千載開昌運,三靈恊睿謨。金輪神化衍,玉牒慶源儲。礪帶河山誓,幅員夷夏圖。大明真普遍,萬物盡昭蘇。制作興王夏,歌謳屬帝虞。從此承平后,禎祥紀瑞符。
紫髯公子五花驄,蛇矛犀甲八扎弓。黃昏沖入北營去,袞袞流星天上紅。十萬雄兵若秋隼,千甕行酒須臾盡。太白在天今歲高,千旄指處皆齏粉。涼州白騎少年兒,紫繡麻?來似羆。鴉翎羽箭始一發,射翻不翅牛尾貍。紫髯紫髯勇無比,愧殺生須諸婦女。當年冠劍圖麒麟,何曾三目異今人。
莫言與世不相聞,坐臥山丘也有群。交往只多方外客,若非禽鳥便巖云。
慧心獨運體群經,殊美惟看二義明。禁食持齋勝饕餮,幽居強若聚朋行。
番陽山人春擁門,玉堂學士墨翻盆。屋前屋后雪千樹,枝北枝南月半痕。寒夜老龍搖玉骨,霜天瘦鶴吊冰魂。未經調鼎休惆悵,會見留酸到子孫。
使者金羈控紫騮,月明瑤瑟共登樓。酒酣一鼓湘靈曲,天外星辰忽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