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五首 其五
鱸鄉宜曠望,煙靄起層陰。
謳軋櫓聲急,蒼茫江色深。
歸潮寒入浦,宿鳥暝投林。
誰識登臨意,愁來遽不禁。
鱸鄉宜曠望,煙靄起層陰。
謳軋櫓聲急,蒼茫江色深。
歸潮寒入浦,宿鳥暝投林。
誰識登臨意,愁來遽不禁。
鱸鄉適合極目遠望,煙靄涌起層層陰沉的云。搖櫓聲急促作響,江上景色一片蒼茫深邃。歸潮帶著寒意流入水浦,暮靄中鳥兒匆忙歸林。誰能理解我登高望遠的心意,憂愁襲來竟難以抑制。
鱸鄉:指盛產鱸魚的地方,這里即吳江。
曠望:極目遠望。
謳軋:搖櫓聲。
暝:日暮,傍晚。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情感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吳江游覽時,面對江邊陰沉的景色,觸景生情,結合自身的經歷或心境,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的憂愁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出色的寫景抒情能力。
群玉詩名冠李唐,
投詩換得校書郎。
吟魂醉魄知何處,
空有幽蘭隔岸香。
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調高。
涼風移蟋蟀,落葉在離騷。
回筆挑燈燼,懸圖見海潮。
因論三國志,空載幾英豪。
薛老峰頭三個字,
須知此與石齊生。
直教截斷蒼苔色,
浮世人儕眼始明。
三年剪拂感知音,哭向青山永夜心。
竹在曉煙孤鳳去,
不及此時親執紼,石門遙想淚沾襟。
不學世所惜,是何無了公。
靈匡虛院外,虎跡亂山中。
晝夜必連去,古今爭敢同。
禪情豈堪問,問答更無窮。
生在巫山更向西,
不知何事到巴溪。
中宵為憶秋云伴,
遙隔朱門向月啼。
灼灼春園晚色分,露珠千點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
仙桃不肯全開拆,應借余芳待使君。
石國胡兒向磧東,
愛吹橫笛引秋風。
夜來云雨皆飛盡,
月照平沙萬里空。
隴樹塞風吹,遼城角幾枝。
霜凝無暫歇,君貌莫應衰。
萬里平沙際,一行邊雁移。
那堪朔煙起,家信正相離。
寺還名玉泉,澄水亦遭賢。
物尚猶如此,人爭合偶然。
溪流云斷外,山峻鳥飛還。
初日長廊下,高僧正坐禪。
年高來遠戍,白首罷干戎。
夜色薊門火,秋聲邊塞風。
磧浮悲老馬,月滿引新弓。
百戰陰山去,唯添上將雄。
柳色尚沉沉,風吹秋更深。
山河空遠道,鄉國自鳴砧。
巷有千家月,人無萬里心。
長城哭崩后,寂絕至如今。
古陵寒雨集,高鳥夕陽明。
高情千里外,長嘯一聲初。
月離山一丈,風吹花數苞。
曉來山鳥鬧,雨過杏花稀。
曲渚回灣鎖釣舟。
平潮晚影沈清底,遠岳危欄等翠尖。
白日才離滄海底,清光先照戶窗前。
(靈巖廣化寺,連云天塹有山色,極目海門無雁行。
可憐黃雀銜將去,從此莊周夢不成。(《詠蝶》。見《泉州志》)
禪是大溈詩是樸,大唐天子只三人。
甌閩在郊外,師院號東禪。
物得居來正,人經論后賢。
瓟槽柳塞馬,蓋地月支??。
鸛鵲尚巢頂,誰堪舉世傳。
浮世師休話,晉時燈照巖。
禽飛穿靜戶,藤結入高杉。
存沒詩千首,廢興經數函。
誰知將俗耳,來此避囂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