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題 其一
霜風響枯林,曠野慘寒色。
川路阻且長,客子方遠適。
東吳眇何在,仰羨歸飛翼。
惟有溪邊梅,猶能慰愁寂。
霜風響枯林,曠野慘寒色。
川路阻且長,客子方遠適。
東吳眇何在,仰羨歸飛翼。
惟有溪邊梅,猶能慰愁寂。
霜風在枯林中呼嘯,空曠的原野呈現出凄慘的寒色。河川道路又險又長,游子正遠行他鄉。東吳那么遙遠在哪里呢,只能抬頭羨慕那歸飛的鳥兒。只有溪邊的梅花,還能慰藉我愁苦孤寂的心情。
霜風:刺骨寒風。
適:往,到。
眇:通“渺”,遙遠。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遠行途中,面對蕭瑟的冬日景象,內心涌起對遠方的思念和旅途的孤寂之感,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游子遠行的愁緒。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營造出的凄涼意境感染力強。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生動展現了羈旅之愁。
風概推諸老,霜臺偉壯游。握蘭宜入從,剖竹乃為州。早為庭闈佚,晚猶鄉國憂。甘棠遺笏在,袞袞有公侯。
簾卷虛亭,鏡平遠沼,藕芰別有清香。此際倀倀。佳人蹤跡何方。夢中望。仙山峙、溟渤中央。最苦又、風引船回,貝宮瑤闕影微茫。私誓愿,可能償。待百歲相將。艷艷春光。時清歸老吳閶。水為鄉。乘興拊、小楫輕榔。系情處、步屧花堤,共繞掩冉盡垂楊。
欲表堂堂國姓朱,故施丹筆映清癯。累臣亦有蒙塵痛,靦面空慚范大夫。烈皇殉國最堪憐,故老含辛拜杜鵑。吳越至今遺俗在,年年齋素賽朱天。衣朱曾表霜紅志,尚赤誰知顧絳心。一例忠貞相映發,世人且向畫圖尋。奇節流傳畫網巾,釣屠乞丐并成仁。而今士氣消沉久,誰是江南在野臣。
曾隨云水此山游,行盡層峰更上樓。九月登臨須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暫熟爐香不須去,佇陪天仗入神州。
聞說年來請洞霄,江湖奉使久勤勞。有神仙處閒方得,用老成時退更高。借宅但知新種竹,尋真想見舊栽桃。浮梁居士塵埃甚,須發而今已二毛。
鐵烏老龍挺,誰為辨雌雄。
風揭珠簾夜氣清。香撲尊罍,初見云英。藍橋何處舊知名。今夕相逢,此恨消停。勸酒嫣然一笑傾。細意端相,無限娉婷。曲終猶帶繞梁聲。莫辭沈醉,為覆金觥。
官舍如何有草堂,野人熟處是難忘。池開月映千山迥,檻靜風生六月涼。幽徑也從穿別圃,小舟還似過橫塘。深知幕府文書省,盡付甘眠亦未妨。
鷺閑如可語,飛去復何圖。但見振兮振,不知于此于。難令公子濁,似是列仙癯。近逼孤云小,遙看點雪無。滄洲何爾我,白發自江湖。風雨魚歌外,玄真逝與俱。
寂寂送行車轍,無數綠苔生。搖蕩幾絲垂柳,難系故人心。往事忍更追尋。繡筵前、芳醑同斟。誰憐滄海明珠,竟隨魚雁浮沉。
三宗虛谷主西江,律髓精華每卷藏。珍集為君單管得,故應換骨檢神方。莫鄭邊隅并老師,郘亭勤校重殘遺。咸同詩格微遷變,可是皈依次祖詩。尺一南來更喚歸,見排同列事多歧。猶賢輕背山陵去,齒豁頭童待圣時。
嚴子釣臺畔,猶聞吟嘯聲。榮華付諸弟,蕭灑繼先生。自制茶槍嫩,新開酒面清。紅塵不拋擺,那得白云名。
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圣念長如此,何憂不太平。湛露浮堯酒,薰風起舜歌。愿同堯舜意,所樂在人和。
倘使在南陽,應為孔明石。
密覆荒茅已數重,中開別戶更相容。苦無公事妨人樂,多有清閑借客慵。南浦潮平分剩水,北山路近得青松。怪翁歸意何能緩,新筑高臺見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