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登小閣有感呈子美提舉奉議 其一
霜落風髙萬里枯,孤鴻窅窅下平湖。
行藏誰會倚欄意,嘯詠聊為終老娛。
寒日溪山相掩藹,暮云樓閣半虛無。
何人妙解丹青事,畫作輞川煙靄圖。
霜落風髙萬里枯,孤鴻窅窅下平湖。
行藏誰會倚欄意,嘯詠聊為終老娛。
寒日溪山相掩藹,暮云樓閣半虛無。
何人妙解丹青事,畫作輞川煙靄圖。
寒霜降落,風勢高猛,萬里大地一片蕭索枯敗,一只孤雁遠遠地飛向平靜的湖面。我的行止出處誰能理解我倚欄的心意呢,姑且長嘯吟詠當作終老的樂趣。寒冷的日光下,溪谷山巒相互掩映,傍晚的云霧中,樓閣半隱半現似有似無。什么人能精妙地理解繪畫之事,把這景色畫成像輞川那樣的煙靄圖。
窅窅(yǎo yǎo):深遠的樣子。
行藏:指出處或行止。語本《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掩藹:掩映。
輞川:在今陜西藍田縣終南山下,王維曾在此隱居,有輞川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是在寒冷的冬日。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孤獨、不被理解的心境,在登閣遠望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的孤獨寂寞和對美景的欣賞。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通過描繪冬日景色展現內心世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體現了詩人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溪齋之后未多年,有子親曾聞性天。助祭此行春滿眼,沙明草暖白鷗眠。
仙令才名藉豫章,栽花能自勝河陽。邑饒耕鑿淳風古,戶有弦歌化日長。百里上游推保障,三山馳譽遍循良。采金見道煩中使,索駿應同入尚方。
哦詩拈近體,采酒壓新芻。老得身閑處,何須分外求。
適逢重九又逢公,卻苦提壺掛碧空。欲寫黃花無意興,亂題湖石數竿風。
四明開日戶,霞向赤城分。故國無芳草,斯人竟白云。春居桐柏觀,夜過武夷君。莫漫發長嘯,恐驚鸞鶴群。
急遣追鋒召外家,南宮桃李正如霞。自從光祿裁宣索,長日從容且賜茶。
卻妨車馬損莓苔,果熟柴門晝不開。留得一枝誡猿雀,莫教攀折待宗雷。
晴日明華構,繁陰蕩綠波。蓬丘滄海遠,春色上林多。流水時雖逝,遷鶯暖自歌。可憐歡樂極,鉦鼓散云和。
幽居新筑海山頭,樹擁芳村翠欲流。好景坐看潮落處,釣船漁滬滿沙洲。
不樂何蕃歲一歸,歐陽越客飽京師。腰間未許印如斗,堂上還驚鬢已絲。男子但知三釜計,人生合是百年期。他時此恨憑誰說,見著魚軒心轉悲。
還思還錯,還恨還愁還孱弱。寫罷紅箋,輕豎箜篌慢揉弦。心思慵懶,欲借鶯啼說春滿。簾卷飛紅,落到門前又一蓬。
南州高士務躬行,不事王侯祇力耕。西嶺已如剛節峻,東湖還似古心清。正慚老拙非良牧,安有仁恩及庶氓。若也當年能逐跡,他時容或可齊名。東漢諸公孰最賢,南州高士獨推先。蒲輪徒枉當年聘,塵榻從教盡日懸。吾道固應天未喪,此時爭奈木將顛。棲棲爾輩成何事,那似清風萬古傳。我來湖上訪前賢,正值清秋欲暮天。十頃敗荷攲淺水,千章古木鎖寒煙。遍尋陳跡俱亡矣,獨立幽亭祇黯然。清德照人增我愧,暮年獨未返林泉。
赤岸繞新村,青城臨綺門。范雎新入相,穰侯始出蕃。上林催獵響,河橋爭渡喧。竄雉飛橫澗,藏狐入斷原。將軍高宴晚,來過青竹園。
煙霞覆深穴,茲景何遼闃。通靈徹兩儀,吐瑞成五色。明燭方外晨,暝歸巖底夕。藏書今有無,百世傳禹跡。
正愛月來云破,那更柳眠花臥。簾幕風微,秋千人靜,酒盡春無那。迢遞高樓孤寂坐,縹渺笛聲飛墮。恨曲短宵長,院深墻迥,憑仗風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