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二疏傳
都門供張設祖道,冠蓋如云聲浩浩。送車百兩知為誰,太傅少傅同歸老。
道傍觀者為泣下,賢哉大夫能自保。酒酣禮畢辭決去,脫若林泉放魚鳥。
當時宣帝重法律,視遇公卿同隸皂。楊惲所坐秪語言,趙韓之誅亦草草。
故令二傅動歸心,未必筋骸果衰稿。父子相隨出漢關,歸來自覺故鄉好。
黃金散盡宴親賓,日治酒殽供灑掃。肯將田宅遺子孫,清白傳家最堪寶。
寂寥千載想風流,知止不辱何其早。
都門供張設祖道,冠蓋如云聲浩浩。送車百兩知為誰,太傅少傅同歸老。
道傍觀者為泣下,賢哉大夫能自保。酒酣禮畢辭決去,脫若林泉放魚鳥。
當時宣帝重法律,視遇公卿同隸皂。楊惲所坐秪語言,趙韓之誅亦草草。
故令二傅動歸心,未必筋骸果衰稿。父子相隨出漢關,歸來自覺故鄉好。
黃金散盡宴親賓,日治酒殽供灑掃。肯將田宅遺子孫,清白傳家最堪寶。
寂寥千載想風流,知止不辱何其早。
都城城門外擺下盛大餞行宴,達官貴人眾多,場面熱鬧聲音喧鬧。那送行的百輛車子是為誰呢?是太傅和少傅一同告老還鄉。路旁觀看的人感動得落淚,稱贊賢德的大夫能保全自身。酒喝得暢快,禮儀結束后決然離去,就像把魚鳥放回山林泉水中般自由。當時漢宣帝重視法律,對待公卿如同對待奴隸。楊惲只是因為言語獲罪,趙廣漢、韓延壽被殺也很草率。所以讓兩位太傅動了歸隱之心,未必是身體真的衰老。父子相伴離開函谷關,回到家鄉后自覺故鄉美好。把黃金散盡宴請親賓,每天準備酒食打掃庭院。不肯把田宅留給子孫,以清白傳家最為珍貴。寂寞千年還能想象他們的風采,知道適可而止避免受辱是多么明智。
都門:都城城門。供張:陳設供宴會用的帷帳、用具、飲食等物。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設宴送行的禮儀。
冠蓋如云:形容官吏到的很多。冠蓋,指官員的冠服和車蓋,用作官員代稱。
兩:同“輛”。
太傅少傅:指疏廣和疏受。疏廣任太傅,疏受任少傅。
泣下:流淚。
自保:保全自己。
辭決:訣別。
脫:擺脫。林泉:山林與泉石,指退隱之地。
宣帝:漢宣帝劉詢。
視遇:看待。隸皂:奴隸。
楊惲:西漢大臣,因言語獲罪被腰斬。所坐:因犯……罪。秪:同“只”。
趙韓:指趙廣漢、韓延壽,二人皆為西漢官員,被宣帝誅殺。草草:草率。
動歸心:產生歸隱的想法。
筋骸:筋骨,指身體。衰稿:衰老。
漢關:指函谷關。
殽:同“肴”,菜肴。
遺:留給。
此詩創作背景與西漢時期疏廣、疏受叔侄二人的事跡有關。漢宣帝時,疏廣任太傅,疏受任少傅,二人在朝廷地位尊崇。但當時宣帝重法律,對官員較為嚴苛,楊惲、趙廣漢、韓延壽等大臣都因各種原因獲罪被殺。疏廣、疏受意識到官場風險,于是主動辭官歸隱。詩人可能是在閱讀《二疏傳》后,有感于二疏的明智之舉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疏廣、疏受的賢德和知止不辱的智慧。其突出特點是敘事清晰,通過對比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人物品質。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大作,但生動地反映了古人對人生進退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
予生未三十,憂愁居其半。
心事如落花,春風吹已斷。
行當適遠道,作計殊汗漫。
寒食百草青,薄暮煙冥冥。
山桃一夜雨,茵箔隨飄零。
愿餐玉紅草,一醉不復醒。
湘神知我愛湘中,故遣舟遲匪厄窮。可笑兒曹不解事,故云常值打頭風。
才把離觴已足悲,況哦別句慰相思。月明未比夜來別,人影已知天外追。
平岸朝陽已映光,高林宿靄尚深藏。客中亟起繇何事,要趁侵晨數刻涼。
鷗如玉潔鷺霜明,閒意相看了不驚。乃不悟予非慕者,決然飛背晚煙輕。
罾塘斷港劣容舟,鱍鱍盈籃叫不休。我亦買之將作臘,要和蔬茹紿饑喉。
投罾政爾不能逃,偶逭還遭別網要。此意豈能知數罟,不論他日且今朝。
南風縱急但溫其,小雨雖微卻透肌。永日蓬窗難坐臥,祇隨舷側就陰移。
刻木如瓶粉漬之,掛林聊當酒家旗。我當物色登臨處,亦復因之為解頤。
借居雖陋自如常,舟小安能具斛湯。卻羨沈牛浮鼻去,綠桑陰下趁蒼涼。
扁舟往作櫧州過,煙霧空濛祇市聲。今夕再來還小泊,卻逢江月正空明。
午風吹坼稻花香,晨雨翻掀稻葉涼。道上塵埃猶凈盡,田間歡樂詎能量。
一年風月屬中秋,今昔相傳無異流。定自天公亦興此,故教雨腳破云頭。
盧溪望望接宣風,景富猶能慰客窮。已愛熙熙村舍好,更欣漠漠稻田豐。
晚山能紫復能青,遠嶺猶分近已冥。好語忽然生眼底,遽將摹寫已無形。
曉山能淺復能深,淺似朝晴深似陰。山色豈知朝暮改,行人自費短長吟。
山驛雖荒亦可安,要眠杉月夜深寒。昨宵虛落才聞鼓,明夕江皋想枕湍。
露冷初疑是曉霜,風高已覺愛朝陽。莫云節變能如此,直念吾衰不復強。
城上青山遠近橫,城邊草樹亦相縈。城中臺殿還相倚,畫手其誰為寫成。
溪上秋來境倍佳,附城猶爾況村賒。卻嗟政爾營行棹,不得于茲理釣車。
仰山林壑舊曾游,擬欲重尋不自由。倚賴艤舟相對處,為予排闥向城頭。
晚日才能度兩灘,詰朝應復又成乾。從來但說溯流苦,到我順流良亦難。
仰山山峙季溪流,知我東歸俾暫留。盡日如推復如蕩,為之成喜不成憂。
兩岸多為激水輪,創由人力用如神。山田枯旱湖田澇,惟此豐兇歲歲均。
煙消日出見秋真,政恐卻成憔悴人。賴是倦游歸去日,扁舟載著自由身。
鷺鷥雖說擅風標,永日灘頭腹苦枵。鳧鶩雜居寧自異,雞群鶴處更加驕。
秀植如云不可窮,長杉鉅竹略相同。嗟余詎可如材者,政似飄飄秋后楓。
遙看巨石屹相沖,不道中江有路通。幾度跨羸行犖確,又成全室寄蓬籠。
昌江直下水能平,卻愛瀧流激激聲。頻歲水災何自拯,政由疏鑿欠流行。
病思昏昏略未醒,木犀誰遣浸饒瓶。兀然隨我故山夢,竹故青青雨自零。
三徑雖荒菊尚存,重陽想見露花繁。那知欲去去不及,病臥他州空斷魂。
去歲重陽事已訛,今年亦復病蹉跎。明年想見山中集,弟妹團欒黃菊歌。
老去真成病不禁,炎蒸三日瘧如侵。江山舊識思新面,佳處真成略枕衾。
季月將窮更起風,秋聲亂雜櫓聲中。倦游歸去渾忘事,淹速從渠不計窮。
煮泉樹石閟幽深,來景欄干敞眺臨。可是溪山須一面,懷人政爾動哀吟。
暮色蒼然遂不開,我舟亦欲傍崖隈。不唯帆過誰家宿,水鳥林棲亦并來。
落日蒼蒼煙樹林,渚鷗沙鳥更浮沉。過湖未遠猶空闊,不見遙山出寸岑。
日之夕矣下羊牛,想見吾廬樹掩幽。兒自閒行牛自去,溪頭熟路不須求。
大琛酒價舊知名,樟樹姑洲得并行。晨起亟思謀一醉,遠鐘已作叫巖聲。
午藹紛紛無奈濃,晚來微斂見山容。鵝湖舊日經行地,清吹思乘十里松。
終朝未厭哭灘聲,歸近何妨細作程。送盡鵝湖青一帶,靈山已復遠相迎。
我愛石綺園,讀書無專門。文章與法律,一一窺本原。男兒志康濟,安用糟粕言。大才用之小,勞此案牘繁。
我聞古良吏,所治無覆盆。又聞古遺直,其民自不冤。犴狴少留獄,雞犬無驚魂。臣門紛如市,鎮日來者喧。臣心凈如水,撓之終不渾。古人如可作,安能世俗論。詩書有馀澤,政舉人乃存。
君情高且潔,冰雪欲無痕。君志遠且大,勢欲江海吞。暫滯鴻泥爪,終當淩風騫。
我憾石綺園,輕財如糞土。千金雖易來,一錢亦足數。我有白練衫,上書蘭亭譜。剪燈恣夜談,翻被膏油腐。
綺園紿我方,云曾考之古。滲以金屑霏,快如披云睹。漆為蟹殼銷,針向磁石取。物理有同然,何必出撰杜。
余心是其言,攻錯借圜府。初如大冶金,躍躍還起舞。又如鑄莫邪,一鼓復再鼓。可憐孔方兄,無罪膏吾斧。詎知墮術中,夫人乃自侮。吾今索債來,還須言阿堵。
望江柳、萬絲飛絮。隔岸誰家,一舟橫渡。粉堠遮愁畫,橋涵影翠眉嫵。憑肩分付。聽不見、銷魂語。風斷淚花零,定散作、沙頭香雨。
人去。問天涯此別,多少短亭荒浦。襪塵未動,帆已掛、暮潮生處。獨自向、小小桃扉,忍回首、蒼茫煙樹。念惟有今宵,院鎖燈昏情苦。
百年半度散材人,虛擲光陰五十春。
服政到頭賒后望,知非回首愧先民。
鼠蟲誰幻浮生夢,牛馬憑呼現在身。
且看貞元輪甲子,風光又是一番新。
牛來山中,水足草足。
牛出山去,東觸西觸。
楊侯坐方丈,手轉大法輪。程侯客西堂,機鋒圓而神。
兩峰峙寒玉,出語驚天人。如彼水中月,可望不可親。
春從雁橋別,幾見半破新。魁磊孰與吐,欲就重華陳。
攬茝貫薜荔,初服修吾真。木蘭飲朝露,洗盡胸中塵。
誦君明月詩,逸氣凌玉晨。可能坐天祿,辛苦著劇秦。
駐馬頻思古,西風度穆陵。崖懸山徑狹,地迥野云層。險阻真天設,山川幾代興。時平關禁少,來往自相仍。
海岱稱雄鎮,提封自昔時。當關元重地,賜履盡南陲。往事惟衰草,頹垣有斷碑。游人多感慨,指點日西移。
空碧升團月,江郊弄夕霏。
生涯今始是,年事古猶稀。
冰解魚初躍,風和雁欲歸。
興來忘遠近,草露已沾衣。
足下青蓮花半敷,
倚巖危坐手輪珠。
普門真境難描邈,
剛被人傳入畫圖。
人莫不有言,民之憔悴。虐政之由滋,貪人敗戾。
棘去其殘,民是用惠。去之彌棘,貪夫孔至。
曷不深念,以圖其濟。古昔哲人,溫良愷悌。
信義不渝,以孚于有位。上德孔昭,邑人不誡。
方伯歸哉,陳是芻毳。曰皇庭有徽風,百辟時礪。
上方浮近浦,系艇即當門。
沙溆通寒氣,階基落漲痕。
孤城春水岸,歸鳥夕陽村。
欸乃歌聲入,空庭未覺喧。
秋風又到秣陵關,獨客窮途尚未還。
武定橋頭明月上,朦朧遙望紫金山。
涼夜竹堂虛,小睡匆匆醒。
銀漏無聲月上階,滿地闌干影。
何處最知秋,風在梧桐井。
不惜驂鸞弄玉簫,露濕衣裳冷。
隨山西南行,未暮憩孤館。
乘暇眺晚色,叢篁互疆畎。
太行翠屏列,淇水玉帶展。
綠柳夾清渠,春城倚翠巘。
擁泉溉隴畝,下田變沃衍。
雪浪激飛輪,石硙如雷轉。
河曲野徑迷,云起暮山斷。
細雨催人歸,翛然忘近遠。
惜君未同游,寄此聊代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