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范元卿題友山堂
人間南北無同異,四海蒼生俱一世。
借令賣友取封侯,一擲成盧亦兒戲。
東平風度人所難,不將白眼看青山。
少年結客知無益,老喚南山相與閑。
人情自是有新故,相好乃能保朝暮。
故人落井已下石,紅袖彈箏未移柱。
玉巒排秀天清明,亂峰入眼心先傾。
向來刎頸或蹀血,此地一笑終忘形。
平生愛山心愿見,喜色津津應滿面。
寧愁偃蹇不受招,一鶚孤飛誰可見。
人間南北無同異,四海蒼生俱一世。
借令賣友取封侯,一擲成盧亦兒戲。
東平風度人所難,不將白眼看青山。
少年結客知無益,老喚南山相與閑。
人情自是有新故,相好乃能保朝暮。
故人落井已下石,紅袖彈箏未移柱。
玉巒排秀天清明,亂峰入眼心先傾。
向來刎頸或蹀血,此地一笑終忘形。
平生愛山心愿見,喜色津津應滿面。
寧愁偃蹇不受招,一鶚孤飛誰可見。
人間無論南北沒有什么不同,天下百姓都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就算出賣朋友去求取封侯之位,即便一次成功也不過像兒戲一般。東平公的風度常人難以企及,他不會用白眼看青山。年少時結交朋友知道并無益處,年老后喚來南山與之相伴閑游。人情自然有新有舊,相互交好才能朝夕相守。舊友落井有人已在投石,而歌女彈箏的弦柱都未曾移動。玉山羅列秀麗,天空清朗明凈,亂峰映入眼中,內心先已傾倒。從前那些刎頸之交或許已喋血,在此地一笑便能忘卻形骸。平生喜愛山巒一心想見,想必會喜形于色。哪會發愁山高傲不肯相邀,就像一只孤鶚高飛,有誰能看見呢。
次韻:依照別人詩詞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來和詩。
借令:即使,假如。
賣友取封侯:出賣朋友以獲取功名。
一擲成盧:賭博時一下子擲出成盧的好彩頭,比喻一下子取得成功。
東平:可能指有東平公封號的人,這里代表有高尚風度的人。
白眼:表示輕視、厭惡。
刎頸:指刎頸之交,生死與共的朋友。
蹀血:流血滿地,形容殺人很多。
偃蹇:高傲、傲慢。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為了功名利祿不擇手段、世態炎涼的現象,詩人對此感到不滿,同時向往自然的閑適生活,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社會丑惡現象,贊美高尚風度,表達對自然的熱愛。其突出特點是對比鮮明,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詩人的思想情感。
山含煙素,波明霞綺,西風太液池頭。馬似游龍,車如流水,歸人何暇夷猶。叢薄擁金溝。更蕭蕭宮樹,調弄新秋。千里煙波,幾雙鷗鷺兩漁舟。暮云樓閣深幽。政砧杵丁東,弦管啁啾。淡淡星河,熒熒燈火,一時清景難酬。馬上試冥搜。填入耆卿譜,模寫風流。明日重來柳下,攜酒教名謳。
三月飛紅亂欲紛,江頭風色正愁君。獨馀兩岸楊花絮,留與扁舟絲鬢分。
厥草有佳種,靈味固無匹。豐內謝華干,卑叢類謙抑。陽和散林彩,修修吐英特。濯影金屑泉,敷芬玉巖側。完馨重伊始,漙露浥其色。采掇屈柔腕,制之成我德。三緘附貢品,遂入君子食。入鼎沸銀浪,隨風可傾國。滌煩古有經,通仙詎堪惑。
閑居不勝娛,何妨抱微疾。長以無事心,當彼攝生術。白日一何長,臨窗坐捫虱。飯余弄清琴,臥起展殘帙。孤云御微風,翩翩獨高出。
柳下金溝煖似湯,羽翎全短毳毛長。睿思不及鷹揚力,愛畫舟前似酒黃。
道士愛幽居,年來一事無。盆邊瀉新雨,石上種菖蒲。山中花蓋洞,石上冷瀟瀟。不見眠云客,惟逢避雨樵。研朱白露清,點易太玄經。盡日無人到,小窗蘭花馨。
醉眼無國色,醉耳無霆聲。醉臥亦無夢,一醉泯七情。宿醉魂死矣,誰歟奠孔楹。酒醒魂忽還,里巷無不驚。決定一鍤埋,絕勝五鼎烹。詩人張公子,中年捐燕鶯。獨肯從我輩,共醉爭籌觥。果能再一醉,勿爽游金明。深衣講儒業,羽衣學仙道。變性欲變衣,又謂田衣好。三叉路口人,左右惑憂抱。不如從我游,一醉玉山倒。美豈無蘇小,富亦有王老。誰能一斗間,百篇挺華藻。范侯詩酒流,觀國聲譽早。睥睨蛉蜾豪,百萬可一掃。
漢陽樓上鼓初稀,煙柳昽昽一鵲飛。乘月不知行處遠,滿江風露濕人衣。
徙檻編籬與護持,托根何謝九江時。數花寂寞元高品,一賞延緣有舊知。把酒忽驚今日意,餐英誰吊古人悲。風霜未改微馨在,看到玄冬復幾詩。
古墓荒涼半野蒿,丹青遺像識英豪。當時唯有江心月,曾照仙人舊錦袍。
深林霽初靄,氤氳逗蘿徑。煩熇遍朱火,愛此山中靜。拂石云共眠,橫琴鳥皆聽。神閒境自玄,物澹心逾迥。超然維摩居,水月初見性。行苦人未歸,巖棲獨清凈。
野航去住渾難定,似向金陵煙雨中。鳳老何天尋竹實,雁棲隨地傍孤篷。浮蹤三宿伊無戀,幽緒千層我較濃。半里梅花勞夢想,況堪山水隔重重。
鳧鶩行中脫病身,竹林深處得幽人。只言官滿渾無事,也被詩愁攪一春。
疏落槍聲發,宵戒傳列營。已克當面敵,還須右翼爭。最是第三連,孤撐到平明。
入蜀牽吟景象濃,云山萬疊與千重。癡巖頑壑無奇觀,不似飛仙數朵峰。御愛數峰非拔秀,當時駐蹕欲忘還。飛仙急過無真賞,始信明皇不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