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夫人挽詞
中郎文采照當年,婦德尤稱女弟賢。
長夜忽成三尺垅,異恩來自九重天。
名留仙籍誰能見,事載銘詩世謾傳。
想得伯鸞懷舊恨,摩挲歸櫬一澘然。
中郎文采照當年,婦德尤稱女弟賢。
長夜忽成三尺垅,異恩來自九重天。
名留仙籍誰能見,事載銘詩世謾傳。
想得伯鸞懷舊恨,摩挲歸櫬一澘然。
蔡邕當年文采照耀世間,這位夫人的品德更是被人稱道,如同蔡邕妹妹般賢良。漫長黑夜中她忽然離世,被葬入三尺墳塋,特殊的恩寵來自于皇帝。她的名字留在仙籍,卻無人能得見,事跡記載在銘詩中,世間空自流傳。想來她的丈夫就像梁鴻一樣懷著舊日遺憾,撫摸著靈柩忍不住潸然淚下。
中郎:指蔡邕,東漢時期文學家、書法家,曾官拜左中郎將。
女弟:妹妹。這里借指蔡氏夫人品德賢良如同蔡邕妹妹。
三尺垅:指墳墓。
九重天:指皇帝,古代認為天有九重,皇帝為天子,居九重天之上。
仙籍:指仙人的名冊,這里指逝者之名。
伯鸞:指梁鴻,東漢隱士,此處借指蔡氏夫人的丈夫。
歸櫬(chèn):靈柩。
澘(shān)然:流淚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蔡氏夫人可能是一位有一定社會地位或品德出眾的女性,其去世后受到皇帝特殊恩寵。詩人可能與蔡氏家族有一定關聯,或是應他人之邀為蔡氏夫人撰寫挽詞,以表達對逝者的追思和敬意。
這首挽詞主旨是悼念蔡氏夫人,突出其賢德。特點是用典巧妙、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無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古代挽詞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早覺鳴鳩啼木杪,晚來晴日破天顏。不愁今夜云遮月,且憑闌干一看山。
殘雪皚皚曉日紅,寒山顏色舊時同。斷魂何處問飛蓬。地轉天旋千萬劫,人間只此一回逢。當時何似莫匆匆。
老來無事獨焚香,藥裹扶身萬念忘。連日為花拋美睡,一分猶作少年狂。
玉壺貯層冰,憐子清徹底。對之三伏中,愧我汗如水。謬呼同舍郎,坐席更論齒。從今痛自戒,子出則我止。
淮水東來沒踝無,只今南北斷修涂。東風卻與人心別,布暖吹生遍八區。
雨驚魚食釣翁歸,手把絲綸下蘚磯。家在渡頭沖濕去,碎聲繁點逐蓑衣。
幽人自樂山中趣,閒訪山家入山去。記得西峰阿那邊,亂云遮斷無尋處。
物物包含太極微,存誠致敬便知機。無聲無臭無蹤跡,體物昭然理莫違。
一川曉色鷺分去,兩岸煙花鶯帶來。徑欲卜居從釣叟,綠楊缺處竹門開。
洛溢河清世之季,鉤黨諸賢死無避。橋門冠帶此何時,詔與群經正文字。議郎郎將工隸書,觀者繽紛門外車。似憂方冊重灰燼,且可鐫摹辨魯魚。南臺四部存幾磧,誰見世間完六籍。漢儒區區掇拾方,到今不是糊涂墨。
乍疑絕岸行飛鶩,還誤游魚出聽琴。公子自隨星斗去,水聲他日是棠陰。
昨者東觀游,歲月未覺久。對床屢忘形,持論相可否。君年雖減我,文字稱祭酒。十篇亦奇偉,乞我未曾有。
少日看花興最賒,天香國色費評誇。五年萬里邊塵眼,隨分回青到此花。
問言何處是安豐,人指湖光柳影東。欲識淮西真使者,一鞭追驥有詩翁。
短短菰蒲綠未齊,河洲水暖雁行低。歸時須趁春光淺,待得春深意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