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庭藻與陳相之李子至定尋梅之約見示
西湖三見青春面,無人共醉山間梅。
晚逢詩老看古雅,如入周廟觀山罍。
我所思兮在何許,昔望長江隔淮楚。
三月春前始識君,倚杖看花聽君語。
我今欲赴同襟期,老情可得如年時。
清歡既少飲不足,枯膓欲盡詩應遲。
衣冠此地多佳客,相逢四海無南北。
天將此樂付公等,一枝方訪春消息。
老夫老矣何能為,折花夢作春山歸。
西湖三見青春面,無人共醉山間梅。
晚逢詩老看古雅,如入周廟觀山罍。
我所思兮在何許,昔望長江隔淮楚。
三月春前始識君,倚杖看花聽君語。
我今欲赴同襟期,老情可得如年時。
清歡既少飲不足,枯膓欲盡詩應遲。
衣冠此地多佳客,相逢四海無南北。
天將此樂付公等,一枝方訪春消息。
老夫老矣何能為,折花夢作春山歸。
在西湖三次見到春天的美景,卻無人一同在山間賞梅共醉。晚年遇到詩壇前輩,其詩作古樸高雅,如同進入周朝宗廟觀賞山罍。我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呢?昔日遙望長江,被淮楚相隔。三月春前才結識您,拄著拐杖看花,聽您說話。我如今想赴這共同的約會,老來的情懷還能像當年嗎?清雅的歡樂少,酒也喝得不盡興,文思枯竭,詩也寫得遲緩。此地有很多優秀的人,相逢之人來自四海,不分南北。上天把這份樂趣賜予你們,你們正去探尋春天的消息。我已年老能做什么呢,只能在夢里折花回到春山。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青春面:指春天的景色。
詩老:指詩壇前輩。
山罍:古代青銅制的禮器,用來盛酒或水。
襟期:指志同道合的約會。
枯膓:指文思枯竭。膓,同“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老情可得如年時”“老夫老矣何能為”等表述可推測,詩人處于晚年時期。當時可能與友人有尋梅之約,由此引發了詩人對過往經歷的回憶和對自身現狀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圍繞與友人尋梅之約,抒發了詩人年老后的復雜情感。其特點在于古樸典雅的語言和豐富深沉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能反映出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和創作風格。
蠟痕初染仙莖露,新聲又移涼影。佩玉流空,綃衣翦霧,幾度槐昏柳暝。幽窗睡醒。奈欲斷還連,不堪重聽。怨結齊姬,故宮煙樹翠陰冷。 當時舊情在否,晚妝清鏡里,猶記嬌鬢。亂咽頻驚,余悲漸杳,搖曳風枝未定。秋期話盡。又抱葉凄凄,暮寒山靜。付與孤蛩。苦吟清夜永。
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驚。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蠩”。
舊說太古之時,有大人遠征,家無余人,唯有一女。牡馬一匹,女親養之。窮居幽處,思念其父,乃戲馬曰:“爾能為我迎得父還,吾將嫁汝。”馬既承此言,乃絕韁而去。徑至父所。父見馬,驚喜,因取而乘之。馬望所自來,悲鳴不已。父曰:“此馬無事如此,我家得無有故乎?”亟乘以歸。
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芻養。馬不肯食。每見女出入,輒喜怒奮擊。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問女,女具以告父:“必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門。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殺之。暴皮于庭。
父行,女以鄰女于皮所戲,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為婦耶!招此屠剝,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鄰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父還求索,已出失之。
后經數日,得于大樹枝間,女及馬皮,盡化為蠶,而績于樹上。其(上爾下蟲)綸理厚大,異于常蠶。鄰婦取而養之。其收數倍。因名其樹曰桑。桑者,喪也。由斯百姓競種之,今世所養是也。《搜神記》
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后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搜神記》
高辛氏,有老婦人,居于王宮,得耳疾,歷時,醫為挑治,出頂蟲,大如繭。婦人去,后置以瓠籬,覆之以盤,俄爾頂蟲乃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盤瓠,遂畜之。時戎吳強盛,數侵邊境,遣將征討,不能擒勝。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吳將軍首者,贈金千斤,封邑萬戶,又賜以少女。
后盤瓠銜得一頭,將造王闕。王診視之,即是戎吳。為之奈何?群臣皆曰:“盤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雖有功,無施也。”少女聞之,啟王曰:“大王既以我許天下矣。盤瓠銜首而來,為國除害,此天命使然,豈狗之智力哉。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軀,而負明約于天下,國之禍也。”王懼而從之。令少女從盤瓠,盤瓠將女上南山,草木茂盛,無人行跡。于是女解去衣裳,為仆豎之結,著獨力之衣,隨盤瓠升山,入谷,止于石室之中。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云晦,往者莫至。蓋經三年,產六男,六女。盤瓠死,后自相配偶,因為夫婦。《搜神記》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冰玉散,以教神農,能入火不燒。至昆侖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游人間。今之雨師本是焉。《搜神記》
橐離國王侍婢有娠,王欲殺之。婢曰:“有氣如雞子,從天來下,故我有娠。”后生子,捐之豬圈中,豬以喙噓之;徙至馬櫪中馬復以氣噓之。故得不死。王疑以為天子也,乃令其母收畜之,名曰東明。常令牧馬。東明善射,王恐其奪己國也,欲殺之。東明走,南至施掩水,以弓擊水。魚鱉浮為橋,東明得渡。魚鱉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夫余。《搜神記》
換香枕,一半無云錦。 為是秋來展轉多, 更有雙雙淚痕滲。 換香枕,待君寢。
拂象床,憑夢借高唐。 敲壞半邊知妾臥, 恰當天處少輝光。 拂象床,待君王。
疊錦茵,重重空自陳。 只愿身當白玉體, 不愿伊當薄命人。 疊錦茵,待君臨。
張鳴箏,恰恰語嬌鶯。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張鳴箏,待君聽。
掃深殿,閉久金鋪暗。 游絲絡網塵作堆, 積歲青苔厚階面。 掃深殿,待君宴。
剔銀燈,須知一樣明。 偏是君來生彩暈, 對妾故作青熒熒。 剔銀燈,待君行。
鋪翠被,羞殺鴛鴦對。猶憶當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袂。鋪翠被,待君睡。
爇[1]熏爐,能將孤悶蘇。 若道妾身多穢賤, 自沾御香香徹膚。 爇熏爐,待君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