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蘄州見和木魚歌再賦二首 其二
五更木魚鳴繞屋,喚起烏衣曉登木。
敲殘千疊萬疊聲,亂盡長清短清曲。
天邊孤月猶復明,世上黃粱欲炊熟。
老人雖起亦何營,但飲南窗一杯粥。
五更木魚鳴繞屋,喚起烏衣曉登木。
敲殘千疊萬疊聲,亂盡長清短清曲。
天邊孤月猶復明,世上黃粱欲炊熟。
老人雖起亦何營,但飲南窗一杯粥。
五更時分,木魚聲繞著屋子鳴響,喚醒了棲息的鳥兒清晨飛到樹上。敲盡了千疊萬疊的聲響,打亂了長清短清的曲調。天邊孤獨的月亮依舊明亮,世上黃粱快要煮熟。老人雖然起身又有什么追求呢,只是在南窗下喝一杯粥罷了。
五更:古代計時,一夜分五更,這里指第五更,天色將明時。
烏衣:指代鳥兒。
長清短清:琴曲名。
黃粱:黃粱夢,比喻虛幻不實的事和欲望的破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對塵世喧囂感到厭倦,渴望寧靜淡泊生活的心境。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著追名逐利的風氣,詩人通過此詩表達自己的不同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淡泊名利、安于平淡的生活態度。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精神追求和創作風格。
秋陽晃朗秋江前,秋山崷崒飛鳥邊。
待扶仙人九節杖,去采玉井千葉蓮。
一丘一壑不在我,或用或舍其如天。
故人謫官臥空谷,誰與晤語情凄然。
新詩宛見故人面,思入江山氣象雄。
幾歲不堪青草瘴,今朝還喜鯉魚風。
高秋木落雁為伴,久雨江深吾欲東。
他日樽前如把臂,莫驚我已白頭翁。
春來尋勝事,此興亦何窮。
夜雨亂江淥,朝花褪日紅。
雷聲驚嶺北,云氣漲溪東。
蓑笠沖泥去,誰知與我同。
霜清木脫峭寒侵,驚見佳花吐遠林。
冷落自憐池上影,孤高誰賞月邊心。
簡文剪彩談何易,杜老巡檐意最深。
寂寂溪橋斷行跡,吹香獨與我追尋。
寒色遽如許,神清瘦不禁。
瓦溝聲磔索,珠琲亂衣襟。
斯須忽復變,玉片墮前林。
風勁勢回旋,飄零蔽遙岑。
落此炎瘴地,七年到于今。
不見六花飛,況聞寒玉音。
今年盈尺瑞,天以慰吾心。
呼兒具杯盤,開樽須滿斟。
更制白雪辭,入我綠綺琴。
氣鬰芝蘭秀,心虛水鏡明。
訏謨三代學,獻納萬人英。
未遂平生志,空余后世名。
江湖添老淚,落日照銘旌。
炎圖第一相蕭公,王謝風流愧下風。
力正君臣先偽楚,不將金帛問和戎。
輸忠自昔忘夷險,注意如今見始終。
駐馬佳城天莫問,寒空慘淡沒孤鴻。
疏筠易秋威,冉冉受風雨。
芙蕖抱枯香,頳顏羞不遇。
草木自衰榮,歲月誰寒暑。
老人岸烏紗,清坐閱今古。
休著青衫謁五侯,徑覓拄杖山中游。
故山別來鬢毛禿,一飽累人成久留。
碧嶂巉巉云影底,儻得破茅甘老此。
孤猿野鶴舊時聲,卻到主人清夢里。
囊中試檢一錢無,但吟秀句忘朝晡。
子夜沈沈甕無蟻,秋風策策裘非狐。
得遂清閑貧亦樂,矯首飛鴻度天幕。
隔溪應復有幽人,踏月相從嘯林壑。
孝友從初歲,溫恭見隱居。
誰云不為政,只此是知書。
末俗惟多偽,何人得似渠。
春江照丹旐,恨亦到龜魚。
高僧居物外,有戶晝常扃。
海闊知天大,泉甘識地靈。
一簾春月靜,數點列山青。
便卜歸歟計,移文休勒銘。
雕甍華棟照晴空,更憶檐前十八公。
四望川流何富有,一時歌詠許誰同。
海吞萬壑蒼煙外,地涌雙峰白浪中。
洞接仙都春色早,桃花認得鶴溪翁。
路入長安處處同,斷橋絕港自相通。
地高何羨三公貴,境樂那知四壁空。
萬象森羅皆拱北,百川曲折定趨東。
懶從宦達如曾閔,也有芳猷到不窮。
化蜀文翁竟好文,坐令風物一番新。
爭飛方朔三千牘,何止平原十九人。
棫樸佇觀周室富,茅芹先傍魯宮春。
使君勸駕無多語,莫學公孫只為身。
金章朱轂爛盈門,春入仙翁笑頰溫。
曳杖時時過他客,含飴日日弄諸孫。
風高浙水驚霜葉,月落黟山泣曉猿。
丹旐悠揚轉寒日,尚疑簾下彩衣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