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二首 其二
天容黯慘悲風吹,
寒日欲出寒云垂。
千門晝閉人跡絕,
萬里長空鳥不飛。
豺虎號寒聲怒急,
行人指墮毛為立。
易水風高燕地寒,
白頭書生望云泣。
天容黯慘悲風吹,
寒日欲出寒云垂。
千門晝閉人跡絕,
萬里長空鳥不飛。
豺虎號寒聲怒急,
行人指墮毛為立。
易水風高燕地寒,
白頭書生望云泣。
天空陰慘暗淡,悲涼的寒風呼嘯;寒冷的太陽想要升起,卻被低垂的寒云遮擋。白天千家萬戶緊閉門戶,路上不見行人蹤跡;萬里長空沒有飛鳥的身影。豺虎因嚴寒而嚎叫,聲音急促而憤怒;行人手指幾乎凍掉,毛發因寒冷豎立。易水河畔寒風猛烈,燕地的冬天格外寒冷;白發的書生望著陰云,傷心垂淚。
黯慘:陰慘暗淡。
千門:千家萬戶。
號寒:因寒冷而嚎叫。
指墮:手指幾乎凍掉,形容極寒。
易水:河流名,在今河北易縣,戰國時屬燕地。
燕地:戰國時燕國故地,今河北北部一帶。
此詩當創作于寒冬時節,可能反映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觀察。通過燕地(今河北一帶)的嚴寒景象,傳遞出對底層民眾生存困境的關注與自身的悲慨。
全詩以嚴寒為背景,從自然環境到動物、行人、書生,層層渲染寒冷之苦,既展現冬日嚴酷,又隱含對民生的同情與文人悲懷,情感深沉,畫面鮮明。
粉戶為郎贊冢卿,十年先后典銓衡。
要津詎可馳髙足,大器于今見晚成。
相對樽前嘆華髪,寧于紙上校虛名。
萬釘寶帶知非稱,欲買良田待退耕。
嶰竹初回律,圓丘始告虔。
禮應先吉土,誠已格高天。
上圣鏘環珮,群公執豆籩。
誰為郊祀曲,傳寫入朱弦。
水滿雙鴛沼,花開玉井蓮。
亭浮幽渚外,人渡小橋邊。
白羽參差在,跳珠次第圓。
風高與芬馥,露重借嫣妍。
青板釣魚老,朱欄聽雨眠。
時從客容與,寧借鷺聯拳。
何日回征棹,歸來賦短篇。
共邀池上月,同看水中天。
數椽元著亂山叢,強入天街踏軟紅。
老去只思青眼舊,詩來猶數白頭翁。
身游吳越千山外,春落邯鄲一枕中。
賴有可人俱在眼,舉杯惟欠與君同。
朔風吹元云,欲雪愁江天。煙颿駕海舶,橄欖來閩川。
客言似有理,得失亦小偏。紅鹽落青子,嚼玉宜芳鮮。
色香苦未發,遂雜春客煎。清香雖覆椀,翠潤殊嫣然。
香味元自若,人生浪求全。方言田家翁,好惡能兩捐。
一食輒苦口,棄擲古道邊。回甘入齒頰,拾遺止流涎。
樸質固可笑,任真亦良賢。向來紛紛者,妄論誠可憐。
華胄流芳遠,平湖世載昌。
鯉庭遵善教,龜組賁恩章。
勞佚身兼適,悲歡念兩忘。
平生修凈業,歸路指西方。
鹿山今是貴門山,盡室攜扶萬壑間。
流水相隨真自悟,遙岑一望若為攀。
風翻竹塢清如洗,月過松扉靜不關。
潭底臥龍煩一起,正須霖雨濟塵寰。
靜坐無人鵲轉柯,冷蟾分影照金波。
月如白玉盤初掛,天似青銅鏡始磨。
正好中秋無此色,不知今夕定如何。
錦袍太白憑誰問,應趁春風上大羅。
老翁年少白如玉,初學裹頭雙鬢綠。一心走覓梨與栗,兩腳登山健如鹿。
中年腳力驚早衰,騰踔安得如兒時。挾弓持滿走避賊,尚與箭鋒爭疾遲。
如今老矣那忍說,七十上身頭似雪。年來腳力何所似,鈍如罷牛跛如鼈。
先生強欲相扶持,贈我江心桃竹枝。竹夫人癡不解語,木上座肯行相隨。
況乃柴焰如削鐡,四十九層排玉節。天公與我山作堂,木落霜空秋九月。
與君共看南山云,安可一日無此君。
念昔始觧事,結交少年場。一生徒苦辛,兩鬢今成霜。
頗亦恨晚歲,始得同舍郎。邂逅笑語間,仿佛芝蘭香。
朝吟共棐幾,暮歸霑余觴。忽奉太室祠,共薦房俎羊。
曉陪奉常班,瓊珮參翺翔。只今坐齋宮,夜雨誰對床。
王事間何闊,咫尺遙相望。聊持鷓鴣椀,為澆冰雪腸。
五字忽鼎來,古錦翻詩囊。無力攻長城,有眼驚夜光。
跂彼笑織女,不復成報章。何當畢祠事,共上南山岡。
更約顏李蕭,一笑同徜徉。
草薫風暖氣潛催,桃李商量次第開。
纂纂何須歌棗下,熙熙聊復上春臺。
田園粗足終歸去,軒冕無心任儻來。
盡道人生行樂爾,勿辭頻覆掌中杯。
單于獵罷臥錦紅,解鞍休騎荒磧中。
蒼駒?駱六十匹,隱谷映坡分尾騣。
九駝五牛羊頗倍,沙草晚牧生寒風。
貴賤小大只五百,執作意態皆不同。
二鷹在臂二鷹架,駿犬當對能爭功。
氈廬鼎列帳幕擁,鼔角未吹驚塞鴻。
上山髙髙置烽燧,毛嚢貯獲閑刀弓。
水泉在側挹其上,長河杳杳流無窮。
素紈六幅筆何巧,胡環盡妙誰能通。
今日都城有別識,別識共許劉元忠。
李渤筑長堤,三千五百尺。
為我絕平湖,遂識柴桑宅。
高人淡無營,小室自生白。
倚壁橫兩床,并坐可四客。
時聞蒼蠅館,不厭蝸牛馘。
誰知湖尾山,抱負縈水石。
繁陰庇芳姿,收拾在幾席。
天地本高明,胸次有寛窄。
固應世外境,頗與俗眼隔。
我欲為君留,雨意良霂霡。
對眠分小窗,夜語要劇會。
須臾攜被來,更待風雨夕。
避地辭髙密,僑居寓武原。
放懷樂棋酒,余力治田園。
方茂三松壽,俄成萬日墦。
九原簫鼓咽,難駐已招魂。
畫梁將宿燕,楊柳欲藏鶯。
賢杰籌前箸,寰區望洗兵。
懸鶉空自愧,磨楯敢言情。
聞說山西將,揚威正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