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祠
蘇峻兵方急,桓公氣未平。
一身唯死節,四海但孤城。
歲月人間夢,功勛紙上名。
可憐山下老,澆酒問陰晴。
蘇峻兵方急,桓公氣未平。
一身唯死節,四海但孤城。
歲月人間夢,功勛紙上名。
可憐山下老,澆酒問陰晴。
蘇峻的叛軍正來勢洶洶,桓公(桓溫)的怒氣仍未平息。他一生只堅守以死殉節的信念,國家危亡時只剩一座孤城堅守。歲月流逝如人間夢境,功勛不過是紙上留名。可憐山下的老人,澆酒祭奠時只問天氣陰晴。
蘇峻:東晉早期叛將,咸和二年(327年)聯合祖約發動叛亂,攻入建康(今南京),次年被溫嶠、陶侃等平定。
桓公:指桓溫(312-373),東晉名將、權臣,曾三次北伐,死后追贈丞相,謚號宣武。
死節:為節義而死,此處指桓溫堅守忠義的品格。
孤城:或指叛亂中被圍困的建康城,亦暗喻危局中孤立無援的堅守。
澆酒:以酒澆地祭奠,古代常見的祭祀儀式。
此詩應為后人過桓公祠(祭祀桓溫的祠堂)時所作。桓溫雖因北伐功績被銘記,但東晉政局動蕩,其身后評價復雜。詩人面對祠廟,由歷史往事(蘇峻之亂)聯想到桓溫的忠勇與時代局限,結合民間祭祀場景,抒發對英雄與歷史的多重感慨。
詩以桓公祠為依托,上溯歷史(蘇峻之亂),下接現實(老人祭奠),既肯定桓溫‘死節’的忠義,又借‘歲月夢’‘紙上名’點破功勛的虛幻,更以百姓‘問陰晴’的日常細節,賦予英雄紀念以人間溫度,是一首融史、情、景于一體的詠史懷古詩。
老窮推不去,湖海又逢春。懶復論三甲,空驚薦五辛。柳梢寒已動,萱草暖還新。我亦寰中物,因君試問津。南浦初開凍,東郊未去寒。芳華歸草木,生意入門闌。綠蟻供瑤甕,青絲送玉盤。新詩妙當世,賦答敢辭難。
消息東風兩月前,西湖索莫老逋仙。雪蓬昨夜還扶醉,移近梅花一處眠。
千古詩家過沙礫,幾人突兀閃金芒。讀斯易白窗邊日,對汝長青眼底光。隨地流泉清自涌,風天雨海勢能狂。垂頭亦看畸孤影,可許隨公共一觴。
綵締鰲山聳禁街,端門簾捲五云開。元宵佳景同民樂,不禁人行近露臺。
姓名早晚出金甌,秉燭何妨入夜游。舞曲有腔頻換譜,酒杯無算不論籌。閒中運甓思陶侃,醉里彈棋笑奕秋。逸豫每能存惕厲,行藏隨處沐天休。
得意非偶然,身健舉家啼。江湖事幽討,疇能系相思。深藏故人心,日月倏已移。一朝看鏡顏,脫去如驚糜。曲鉤委封侯,晤語取支頤。譏彈極文工,滄波已瀰瀰。捉襟道戰勝,昔人慎磷緇。所愿澗谷槃,履冰奉親慈。何求飯蔬糲,重為世所悲。
晚徙古城東,清貧四壁空。乾坤同逝水,林壑老西風。大夢超浮世,行蹤在泮宮。嗚呼今已矣,揮淚寂寥中。
對酒無歌舞,看天只詠詩。唐賢文滿案,半是亂離詞。
爾父北歸沒,爾今省回亡。總為功名誤,何如守耕桑。
二儀鼓爐鞴,四山塞氣煙。豈惟草木焦,坐恐土石然。巴峽再不登,逡巡又無年。流殍竟何歸,卒死填溝淵。哆吻魏佛貍,積粟窺淮堧。僥倖一水旱,乘饑擾吾邊。小人不及夕,妄憂杞國天。敢謂赫赫楚,而無蔿賈賢。
天寒翠袖立盈盈,中有貞心玉琢成。明月滿天騎白鳳,有人傳是許飛瓊。
前年挾策登燕臺,豹關天北高崔嵬。九衢冠劍擁紅霧,四時鼓吹酣晴雷。今年歸踏蒼山雪,白云與我情相悅。窮檐掃軌澹無營,飯牛依舊柴門月。美人久別心所懷,屐齒不印山中苔。劃然奚囊隨棐幾,五色照我雙眉開。千林搖落嗟歲晚,大雅寥寥國風遠。驪黃色外得驊騮,盆盎叢中出圭瓚。銀鉤翠薤相屈盤,清輝薄我襟袖寒。修鯨勇掣海濤緊,錦段未許輕卷還。懷哉吾道隨舒卷,八風低翅從渠短。何時握手話雄襟,為碾春云翻雪盌。
懶峰霞氣午湖煙,映帶幽棲屋數椽。春畹光風蘭葉盛,秋籬涼露菊花妍。巳深龐老黿鼉窟,不露成公政事萹。天理物情如燭照,更應幾度絕韋編。
當年老子逢佳節。萬戶華燈連皓月。和氣滿江城。喧喧隊子行。掩關聊共坐。靜對沉香火。一笑盡君歡。閑心無兩般。
周回萬水入,遠近數州環。南極疑無地,西浮真際山。三江歸漢表,一徑界河間。白浪秋風疾,漁舟意尚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