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山下梅花塢行可里許至陳御史園亭
倦客厭卑棲,白日坐飄忽。
呼我同舍郎,緩策扶勃窣。
緣山得人家,附影蔽深樾。
湖水一鏡明,梅花千樹發。
扶疏弄清影,仿佛見羅襪。
凄迷香霧中,身已在月窟。
窮探意未已,取徑無詰屈。
誰家歌舞園,花亂竹復密。
御史投紱余,課豎種梨栗。
吾曹不解事,尚此學操瑟。
當從漢陰人,抱甕日搰搰。
倦客厭卑棲,白日坐飄忽。
呼我同舍郎,緩策扶勃窣。
緣山得人家,附影蔽深樾。
湖水一鏡明,梅花千樹發。
扶疏弄清影,仿佛見羅襪。
凄迷香霧中,身已在月窟。
窮探意未已,取徑無詰屈。
誰家歌舞園,花亂竹復密。
御史投紱余,課豎種梨栗。
吾曹不解事,尚此學操瑟。
當從漢陰人,抱甕日搰搰。
疲倦的旅人厭倦了卑微的生活,白晝時光在恍惚中流逝。我呼喚同舍的友人,慢慢策杖,腳步蹣跚地前行。沿著山路找到人家,房屋藏在濃密的樹蔭里。湖水如同一面明亮的鏡子,千樹梅花競相開放。枝葉繁茂,梅花在風中弄著清影,仿佛能看到美人的羅襪。在那凄迷的香霧中,感覺自己已身處月中仙境。盡情探尋仍意猶未盡,所走的小路并不曲折難行。不知是誰家的歌舞園林,繁花亂眼,翠竹茂密。御史辭官之后,督促童仆種植梨栗。我們這些人不懂世事,還在這里學些無用之事。應當效仿漢陰丈人,抱著甕整日汲水勞作。
倦客:疲倦的旅人,此處可能是詩人自指。
卑棲:指卑微的生活。
飄忽:形容時光流逝迅速,恍惚不定。
同舍郎:指同舍的友人。
緩策:慢慢策杖而行。
勃窣:形容腳步蹣跚。
緣山:沿著山。
附影:指房屋等隱藏在樹蔭里。
深樾:濃密的樹蔭。
扶疏:枝葉繁茂的樣子。
羅襪:借指美人。
月窟:月中仙境。
詰屈:曲折難行。
投紱:辭官。紱,系官印的絲帶。
課豎:督促童仆。
操瑟:比喻學些無用之事。
漢陰人:指漢陰丈人,《莊子》中抱甕灌園、反對使用機械的人。
搰搰:用力的樣子,這里指抱甕汲水勞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對世俗生活感到疲倦的狀態。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官場的紛擾等情況,詩人在游覽西湖山下的園林時,看到美景和御史辭官后的田園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世俗的厭倦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通過移步換景描繪景色,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著名詩篇,但能反映當時文人對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故人有孫宰,義均骨肉地。連為糞土叢,揮手灑衰淚。
錯向紅塵窺凈土。困縛雙丸,有夢皆囚罟。水便無心風自舞。翻波卷浪情何苦。倦履誰堪留一顧。粉黛三千,寂寞香如許。欲遣春歸春不語。蓬山已是多歧路。
皇寢居庸近,山深地轉饒。雄關三鎮鎖,幽府百靈朝。堡堠烽全息,屯兵甲半銷。帝心遙可識,終古絕天驕。
一尊相餞上桐江,客思撩人未易降。斜日掛帆風欲正,斷崖停櫓浪猶撞。通家義重金蘭契,逸興歌慚白雪腔。鐘鼎山林須努力,可堪分袂隔船窗。
名屬仙民住武夷,能將巧思利毛錐。宣城遺法依然在,一逐人間好尚移。
守靈芽,搬瑞果。七寶金蓮,應結長生果。無作無為成道果。出離凡籠,決證真仙果。老來修,難成果。透漏真元,敗壞祇園果。拍手空回沒因果。譬似無常,速煉全真果。
汩汩難回既倒瀾,我今忘世漫游觀。雀羅生怕客驚散,魚笱長呼兒去看。筍蕨彌山求易足,園林到處入無闌。漁翁樵叟相過熟,一語何曾非意干。
穗乎不得穫。秋風至兮殫零落。風雨之弗殺也。太上之靡弊也。
龍辀欲駕已多時,父老遮留一日遲。秋菊寒泉何以報,精勤更寫送神詩。
誰是當官不苦忙,敲冰且復浣詩腸。來青乍快迎風竹,送日常焚入夜香。行色三更隨月冷,襟期六月帶秋涼。遠心自在塵鞅里,小憩何須定解韁。
原思非病貧何患,回也雖貧樂有加。歲晚與誰同此味,梅花深處是君家。
山色正蒼蒼。幾杵寒鐘送夕陽。我待與君同結伴,徜徉。湖畔宵深踏月光。教發袒銀裳。眇眇予懷水一方。白雁數聲飛過也,悽惶。重露沾衣半是霜。
金帶橫腰幆裹頭,榮華迅速等川流。高人獨占林泉樂,一片閑心物外游。
道人極目立蒼茫,嘆息紅塵去路長。車折秦關投虎口,馬窺蜀棧戰羊腸。海天鶴送仙書到,石洞花分春酒香。寄語往來名利客,不如學道至安堂。
何處楊花小院輕,捲簾孤坐午風清。一春寥落江南夢,腸斷吳姬勸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