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落成二首 其二
當寧敷文德,賢關喜氣多。
橫經將正坐,講藝忽投戈。
云擁橋門路,風搖辟水波。
小臣歌圣化,無地獻菁莪。
當寧敷文德,賢關喜氣多。
橫經將正坐,講藝忽投戈。
云擁橋門路,風搖辟水波。
小臣歌圣化,無地獻菁莪。
皇上施行文德教化,太學里洋溢著喜悅的氣氛。學者們正襟危坐研讀經書,講論學問時放下了兵器。云朵簇擁著橋門道路,風兒輕搖著辟雍之水。小臣我歌頌圣上的教化,卻沒有地方獻上《菁莪》之詩表達敬意。
當寧:指皇帝。古代天子臨朝聽政,背扆(屏風)面門而立,因稱當寧。
敷文德:施行文德教化。
賢關:指學府,這里指太學。
橫經:橫陳經書,指潛心讀書或講學。
講藝:講論學問技藝。
橋門:太學的門。
辟水:即辟雍,本為西周天子所設大學,東漢以后,歷代皆有辟雍,作為尊儒學、行典禮的場所。
菁莪:《詩經·小雅》篇名,本為贊美培育人才,后用作培育人才的典故。
此詩應創作于太學落成之時。當時皇帝重視文化教育,推行文德教化,太學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落成,反映了社會對文化的重視和對人才的渴求。詩人作為臣子,以詩歌表達對這一盛事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的文德教化和太學落成這一盛事。其特點是描繪了太學的莊重與祥和,體現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風貌。
千尺喬松萬里山,連云攢簇亂峰間。應同笛里邊亭柳,齊唱春風度玉關。
我愛師開方便門,聞人有疾足先奔。何須端坐禪床上,始是如來不動尊。
沙暖泥融燕雀喧,春風花柳自村村。不因西舍漁歸曉,林犬何由吠出門。
又向全州現此身,澄庵猶是舊時人。相逢休說途中事,且點茶來吃一巡。澄來澄去不知年,一片澄光月樣圓。照破十方三世黑,大家同集世尊前。不肯南來伴我閒,若來何法可心安。直饒參得齡鐵觜,也被昭州煙瘴漫。
萬縷千絲繞大堤,尋春衣馬望中迷。清陰不獨搖春酒,留與嬌鶯自在啼。
清新曾讀復齋詩,眉宇居然見紫芝。翰苑鳥臺憐往事,青蠅白璧恨當時。平原草滿鸰飛急,孤冢苔荒鶴吊遲。我欲招魂歌楚些,乾坤浩渺不勝悲。
天衢號九經,冠蓋恒縱橫。忽逢懷刺客,相尋欲逐名。我住河陽浦,開門望帝城。金臺遠猶出,玉觀夜恒明。筵羞太官膳,酒釀步兵營。懸床接高十,隔帳授諸生。流水琴前韻,飛塵歌后輕。大子難為弟,中子難為兄。小子輕財利,實見陶朱情。龍軒照人轉,驥馬噓天明。入門俱有說,至道勝金ぷ。出門會親友,天官奏德星。大婦訓端木,中婦訓劉靈。小婦南山下,擊缶和秦箏。群賓莫有戲,燈來告絕纓。
誰幻山形儼若牛,登臨酷愛午風柔。遙看樹杪橫青黛,小憩林陰擁碧油。后乘未隨清興遠,舊游如夢亂峰遒。茲行奇絕真堪紀,逸駕應攀沈隱侯。
三宿相留亦是緣,東風吹上鏡湖船。閒心可為流觴事,古眼應探窆石前。
載酒吳船負夙期。芳春何處劇相思。飛花簾箔燕來時。意趣自憐微醉好,風光轉與澹愁宜。閑來有憶只依稀。
孤村傍山麓,夏木有清陰。遠水泛澄碧,暮蟬空好音。興來每獨往,時復一登臨。暝色蒼茫里,翛然見古心。
漆點兩眼,雪絲半頭。嗒然亡耦,轉處還幽。一等高閑兮馀云斂霽,十方清白兮片月摩秋。
送客荷花浦,放船楊柳津。唱歌不歸去,愁殺渡頭人。
一十八年風景殊,鴻濛汗漫是吾墟。吾墟迥與人間異,渣滓人間不是吾。
漫漫長夜獨悲歌,孤憤填胸肯自磨。敵對災星憑酒伯,破除愁壘仗詩魔。逢人每道君休矣,顧影還呼汝謂何。欲共老漁開口笑,商量何處水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