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張元明同邊郎中游西湖二君講同年之好有此游
十里春波翠染衣,小尋魚鳥共追隨。
船頭風急何妨醉,湖上山多盡入詩。
藜杖偶來飛絮里,蘆鞭猶憶看花時。
兩公人物如連璧,同上金鑾亦未遲。
十里春波翠染衣,小尋魚鳥共追隨。
船頭風急何妨醉,湖上山多盡入詩。
藜杖偶來飛絮里,蘆鞭猶憶看花時。
兩公人物如連璧,同上金鑾亦未遲。
西湖十里碧波蕩漾,春意盎然,那翠色仿佛染綠了衣裳,我悠然地尋覓著魚鳥的蹤跡。船頭風急又何妨,正好沉醉其中,湖四周眾多的山巒都成了我詩中的素材。我偶然拄著藜杖漫步在飄飛的柳絮里,還憶起拿著蘆鞭賞花的時光。你們二位才德出眾如并連的美玉,一同進入朝廷為官也為時不晚。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春波:春天的湖水。
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
蘆鞭:用蘆葦做成的鞭子。
連璧:并列的美玉,比喻并美的人或事物。
金鑾:指金鑾殿,這里代指朝廷。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題可知,詩人與張元明、邊郎中一同游覽西湖,他們是同年關系(科舉同榜登第者),在游玩過程中詩人有感而發(fā),按照張元明詩的韻和次序創(chuàng)作此詩。當時可能正值春日,西湖景色宜人,為詩人提供了創(chuàng)作靈感。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西湖春日之景,表達對友人的贊美。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借景抒情,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xiàn)了當時文人的交游和創(chuàng)作活動。
書云瑞應協(xié)黃鐘,人事天時訝許同。
葭管陰陽消長際,朱幡新舊送迎中。
嚴陵灘昔懷高節(jié),茂苑城今愧下風。
醉里不知鄉(xiāng)國異,團??相映酒顏紅。
髣髴依蠻室,林端鳥道縈。
煙疑云異色,松接澗同聲。
樹古龍蛇蚴,巖嵬虎豹獰。
野花舞狂蝶,栩栩夢莊生。
五歲懷歸夢,言歸已得歸。
未能逃俗累,旋復著征衣。
子貢當何戰(zhàn),燕人切自悲。
無堪一百五,春雨作霏微。
丙夜不成寐,可如心念家。
人情風上草,身世眼中沙。
宿鳥司更漏,黃蜂集晚衙。
了忘官府事,高枕是生涯。
緗黃襞積間琉璃,病眼看花喜欲迷。
半樹斕斑藏霧豹,一秋清絕辟塵犀。
誰分仙種來蟾窟,知有生香洗麝臍。
天女維摩應大笑,一枝扶上髻鬟低。
湖山夢想阻登臨,柳色門前綠未深。
老去青衫誰著眼,向來白戰(zhàn)尚寒心。
澆愁可欠杯中物,遣興聊為洛下吟。
倒指啟關春已暮,直須修禊繼山陰。
領邑西來物物違,只應松竹舊相知。
寬心雨意濃如酒,滿眼秋懷總是詩。
慚愧不才勞撫字,平生何意羨輕肥。
飄然儻遂歸田賦,食蘗毋忘在莒時。
二江涵古寺,雙嶼聳平沙。
翠浪環(huán)流浄,金城到眼奢。
水光搖殿閣,塔景動龍蛇。
不減蓬壺意,屯云未許遮。
憶到梯云巷,哀傷韡鄂叢。
舞鸞悲引鏡,傷雁落空弓。
清夢回時雨,繁聲發(fā)夏蟲。
情鐘正吾輩,匡坐泣薰風。
萬山深處得重來,天目晴云未放開。
盡喜山田秧???,那愁石徑濕莓苔。
鐵冠道士今安在,玉局仙翁去不回。
唯有洞中龍應禱,果能因旱起風雷。
鳥跡鋪天篆,金波漾日沙。
鷺拳巖積雪,風勺浪飛花。
江斷客帆入,崖回山影斜。
峰云青入漢,略約二三家。
腕脫何須問小童,汗流聊復慰衰農(nóng)。
聯(lián)翩天下一輪月,簸蕩人間萬竅風。
螢火招來還自照,蚊雷揮去覺群空。
散仙未辦朝閶闔,乞與羲皇笑傲中。
左角語爭戰(zhàn),南柯聞大奔。
胡為控弦去,猶有覆車存。
行客應貪路,邊城不閉門。
夜眠思往舊,空淚濕床痕。
雨余天宇十分清,到處官蛙噤不鳴。
殘點喜聞簷溜斷,新涼更覺葛衣輕。
飛揚楚觀人無夢,畜縮胥濤怒已平。
滿眼秋風歸未得,卻慚千里話莼羹。
風喜檣烏順,知難喚酒杯。
好溪寒已半,京洛暖應回。
僧舍方飄雪,江籬欲放梅。
不須愁國步,之子棟梁材。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