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四首 其三
村巷深深綠映人,粥餳槐火一時新。
山河萬里纏妖氣,宮殿千門鎖暗塵。
幾點微酸梅著子,半篙清漲水生鱗。
巖花澗草元無主,雨洗風吹又一春。
村巷深深綠映人,粥餳槐火一時新。
山河萬里纏妖氣,宮殿千門鎖暗塵。
幾點微酸梅著子,半篙清漲水生鱗。
巖花澗草元無主,雨洗風吹又一春。
村巷幽深,綠樹成蔭映照著行人,吃粥、賣糖粥、鉆木取槐火,一切都是新春景象。山河萬里彌漫著妖邪之氣,宮殿重重門戶緊鎖,布滿暗塵。幾顆梅子開始微微泛酸結了果,春水上漲半篙,水面泛起魚鱗般的波紋。山間的花、溪澗的草原本就沒有主人,經雨洗風吹,又是一年春天過去。
餳(xíng):用麥芽或谷芽熬成的糖。粥餳:吃粥和糖粥,是古代寒食節的習俗。
槐火:古代鉆木取火,四季用不同木材,春天用槐木,稱槐火。
微酸:指梅子剛開始結果,有微微的酸味。
篙:撐船的竹竿。半篙清漲:指春水上漲了半篙的高度。
元:同“原”。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國家處于動蕩、淪陷時期。詩人目睹山河破碎、宮殿荒蕪,而鄉村依舊按照傳統習俗迎來新春,心中感慨萬千,于是創作此詩來抒發內心的悲痛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抒發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國家興衰緊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著名,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狀況和文人的心境。
盧祖同名弗姓盧,須知更有赤須胡。錯行北澗門前路,惆悵曹溪一滴無。
二毛一變作霜巔,不聽吳歌四十年。君到山塘秋已半,千人石上月依然。
春歸何方,看窗外亂絮飛揚。嫩鶯兒葉底狂,雙燕子壘雕梁。忙,又過了滿庭芳。
杜若洲邊露氣香,更無人語有鳴榔。澄潭倒影天涵水,翻覺星辰在下方。
峭寒正怯,初日多陰,作甚游計。破帽枯筇,一例歲華將起。城郭尋常猿鶴念,風光曼衍魚龍戲。盡銷凝、念貼燕無家,臥枝開未。便親見年芳難卜,何況無雙,蕊珠宮里。時節芳菲,珍重楚蘭清淚。草木盡關人事感,幽憂直為流年喜。舊桃符,笑閑身、退歸無地。
龍沙日日枕江流,古寺高天一素秋。未有芙蓉解芳節,獨馀葭菼入新愁。西風欲盡當門柳,章水徒撐渡馬舟。杯酒看君憂世事,遼陽金鼓幾時休。
深林三月亂啼鶯,寂寞龍宮一沼平。花落錦鱗霞片片,鑒空潭水玉英英。齋分法食非貪餌,池對禪關是放生。豈為望淵終有羨,朅來濠上已忘情。
秋菊開誰對,寒郊望更新。乾坤東逝水,車馬比來塵。屈指悲時事,停杯憶遠人。汀花與岸草,何處不傷神。
飛宇冠崔嵬,東南罨畫開。鶴程沖霧上,鰲背帶風回。野港分航渡,晴峰卷幔來。百蠻趨劍履,稽首贊雄才。
碧波落日寒煙聚,望遙山、迷離紅樹。小艇載人來,約尊酒、商量歧路。衰柳斷橋西,共攜手、攀條無語。水際見鹥鳧,一對對、眠沙溆。西陵松柏青如故。剪煙花、幽蘭啼露。油壁間花驄,那禁得、風吹細雨。饒他此后更思量,總莫似、當筵情緒。鏡面綠波平,照幾度、人來去。
未到中盤寺,鐘聲先已聞。松低青覆雪,山闊午凝云。塔影雙峰合,寒流幾處分。驢鳴猶彷佛,壘壘見高墳。
眠向煙床吸復呼,癮來丑態不堪摹。時時肩作玉樓聳,漸漸身如槁木枯。無暑無寒無晝夜,費錢費力費工夫。分明甘受苦中苦,愚到斯人真是愚。
甌峰布鐵連陣,我曾長袖拂開。甌峰擲金剛圈,我曾鐵鞭擊碎。沒仇讎處起仇讎,無怨對中作怨對。今日何以報之,報之以此為最。
畫省仙翁綠鬢斑,林間高掛兩朱轓。更無歸計買泉石,欲以清名遺子孫。閒作好詩消白日,都將生事付清尊。嗟予憂病為疏闊,不得攜筇奉笑言。尊酒還成世外名,二千石印一毫輕。驥雖老去壯心伏,鶴自病來仙骨清。林下已能忘歲月,人間何必仕公卿。淮揚塵土無佳賞,每見山翁眼乍明。
黃山地主老詹隨,此地如今地主誰。諸子欲尋深處去,源頭先卻老夫知。短藜水石閒須可,老筆風花醉頗宜。某樹某丘真了了,歸來明日點新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