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資夫人挽詞
早歲乘龍見伯鸞,賜衣霞爛出齊官。
自從東閣郎君貴,只作西池阿母看。
紫玉簫吹丹鳯去,青萍劍合兩蛟蟠。
素車白馬城南路,愁見春風桂影團。
早歲乘龍見伯鸞,賜衣霞爛出齊官。
自從東閣郎君貴,只作西池阿母看。
紫玉簫吹丹鳯去,青萍劍合兩蛟蟠。
素車白馬城南路,愁見春風桂影團。
早年嫁入夫家,如同孟光嫁給梁鴻般美滿,曾獲齊宮賞賜的霞衣光彩奪目。自從夫家顯貴,她就像西池王母般受人尊崇。如今她如吹著紫玉簫的仙子乘丹鳳離去,又似青萍劍相合的蛟龍般與夫君陰陽兩隔。城南路旁素車白馬,令人憂愁地看著春風中桂樹的影子一團團。
乘龍:比喻得佳婿,這里指嫁人。伯鸞:東漢梁鴻字伯鸞,其妻孟光與之相敬如賓,后以“伯鸞”借指賢夫。
賜衣:帝王所賞賜的衣服。霞爛:形容衣服光彩絢爛。齊官:可能指齊國宮廷,這里泛指宮廷。
東閣郎君:指夫家子弟顯貴。
西池阿母:即西王母,這里比喻夫人地位尊崇。
紫玉簫:傳說中仙人所吹之簫。丹鳯:紅色的鳳凰。
青萍劍:古代名劍。兩蛟蟠:比喻夫妻陰陽兩隔,如蛟龍相纏卻無法相聚。
素車白馬:辦喪事用的車馬,象征哀悼。桂影團:桂樹的影子一團團,可能有象征夫人高潔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和內容推測,應是在張大資夫人去世后所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夫人夫家顯貴,在當地應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詩人可能與張大資一家有一定交往,出于對夫人的敬重和哀悼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張大資夫人。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華麗,通過對夫人一生的回顧和離世場景的描繪,展現了夫人的尊貴與詩人的哀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對于研究當時的社會風俗和人際交往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正好修行,得深深幽密,玄玄微妙。樞機是茲,仗此便成關要。惺惺了了。更做就、風流真俏。顏內少、元從亙昔,圓聚那般輝耀。三光起初朗照。卻于今認見,當本聲調。清音洽浹響亮,轉動七竅。昆侖出去,為一個、青童來召。金線釣。靈明授取,天書紫詔。
九靈別業何年到,聊作新圖寄所思。幽谷白云晴窈窕,高檐翠樹曉參差。輞川已入王維畫,韋曲仍傳杜甫詩。咫尺相望成萬里,臥游心事許誰知。
流落有如此,壯心終不酬。文多為客難,劍未報君讎。失職辭戎幕,移居近比丘。世情容易變,莫向灞亭游。
異質人所貴,能令鼠窟虛。如何北窗下,閒臥飽溪魚。
慟哭叫蒼天,其如手足然。幾年能爾熟,一日棄予先。委翰愁胠篋,賡詩嘆絕弦。求兒方畫褓,有母況華顛。
書勢入詩論。瘦硬通神。借人設喻語能新。玉屑金泥俱作病,秋水無塵。三士最交親。張肆朱醇。海門潮起月如銀。凄絕殘宵寒澈骨,倚仗看云。
為憶蓮娃夜叩門,恐緣芳草怨王孫。眉彎海嶠初生月,鬢亸巫峰欲墜云。金粟花殘將委燼,香絲篆破不成文。朦朧月映人如玉,爾汝忘形共一樽。
上最初書荷寵光,盛年政事古循良。沙堤學啟青云彥,闕里人迎墨綬郎。竹葉上堂供拜壽,梅花沿路照歸裝。烏臺清切儲名久,幾日徵書出建章。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遙想泰壇燔璧夜,彩云晴護帝城春。帷宮御氣臨黃屋,閣道爐煙上繡茵。翠管銀罌沾澤舊,椒花柏葉獻年新。留曹自是均勞地,珍重臺衡報主身。
推山調達自相加,滿眼婆提與夜叉。為愛如來深法坐,飛來箭鏃是蓮花。
白壯河頭呼晚飯,長年催我上河船。農家最是前倉好,一夜安眠休論錢。
絕江捕寒魚,赤鯇巨莫逃。鰷鲿翻有神,騰出如銀刀。
文彩珊瑚鉤,淑氣含公鼎。烱烱一心在,天水相與永。
獻書予未遇,彈鋏汝何依。片刺投人拙,諸侯禮士稀。出門家累斷,為客眾愁歸。不必羞貧賤,詩名在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