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劉方叔詩卷二首 其二
思如涌泉出,句似琢冰清。
刻燭翻千偈,撞鐘助一鳴。
磨天無刃跡,擲地有金聲。
好是銜杯處,云煙落紙生。
思如涌泉出,句似琢冰清。
刻燭翻千偈,撞鐘助一鳴。
磨天無刃跡,擲地有金聲。
好是銜杯處,云煙落紙生。
文思如泉水奔涌而出,詩句像雕琢的冰塊般清新。能像限時作詩一樣快速寫出眾多精妙偈語,如同撞鐘發出響亮的聲音助力揚名。詩作氣勢磅礴仿佛能磨天卻不見痕跡,擲地有聲文采斐然。在舉杯飲酒的美好時刻,靈感如云煙般在紙上涌現。
思如涌泉:形容文思敏捷,像泉水一樣不斷涌出。
琢冰清:雕琢冰塊般的清新,形容詩句純凈、清新。
刻燭:南齊竟陵王蕭子良曾夜集學士,刻燭限時作詩,后以“刻燭”形容詩思敏捷。偈:佛經中的唱詞,這里泛指詩文。
撞鐘助一鳴:比喻發出響亮的聲音,有揚名之意。
磨天:形容氣勢宏大,仿佛能與天接觸。
擲地有金聲:形容文辭優美,聲調鏗鏘。
銜杯:指飲酒。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在閱讀劉方叔詩卷后,被其才華所打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是在與友人飲酒交流、欣賞詩作的情境下寫成。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劉方叔的詩歌才華。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多種手法生動展現劉方叔詩的優點。在文學交流中,這類贊詩有助于展現當時文人之間的相互欣賞和文學氛圍。
金地環回半錦城,累年斤斧不停聲。
遠村民舍煙未起,滿寺僧筵鐘盡鳴。
欄檻高低資眺覽,市廛言笑尚分明。
阿房昔日徒虛語,壯麗應虧此畫楹。
仲尼作經授曾子,明稽至孝之終始。
始于事親終立身,以是揚我于后世。
大雅有言念爾祖,述修其德乃為美。
圣訓昭昭十八章,寫之琬琰千余歲。
湯生本由義方教,石磨沙蕩求成器。
其名延祖有意哉,吾以子立為之字。
立身之道將何如,非曰凡人富與貴。
不賢而位何能為,蠅蟲豈不披紅紫。
周公亦人舜亦人,口銜日月坐天際。
勗哉見善勿遲疑,往往后生誠可畏。
平生尚倜儻,壯大苦摧折。主人能結納,佳境為鋪設。
渺?東江來,谽谺暮云裂。倡女稍多藝,市酒且供啜。
俠氣復何聊,心朋幸相悅。解冠從放蕩,大呼誰挽掣。
咄哉千里足,嗟呼三寸舌。海物喚龍取,天葩令鬼折。
艷唱聲非雅,戲談理當譎。帷房笑私昵,閭巷嘲瑣屑。
更鼓莫催睡,夜風讒去熱。俗士鮮大志,于今重小節。
內行豕在泥,外貌犬伏紲。吾儕古豪杰,方寸浴日月。
被謗肯自疑,為歡顧猶拙。放飯彼不慙,使我無齒決。
喜爾年將壯,為儒志可嘉。
鄉閭知行實,場屋見辭華。
公道方無壅,君門況不遐。
直應千里足,世世出吾家。
富貴責且重,慙恥心如何。
貧賤事易了,飽煖幸已多。
大熱火天下,虛堂枕山阿。
拔俗嫌人影,考古分賢科。
潄冷齒雙噤,飲香顏半酡。
一跣或移日,遇狂還自歌。
去就各有志,彼此無相訶。
原憲豈嘗病,賜也徒來過。
一把長篇讀,驚嗟即過旬。
誰知后來者,還似老成人。
古訓但時習,英辭當日新。
慙無稱薦力,空此見天麟。
老樹枝葉薄,先秋風雨過。
人間不善事,身外想無多。
理遣誠如幻,悲來豈奈何。
從前短鬢髪,為爾漸雙皤。
珍重慧空營妙隱,標題靜照作佳名。
新堂復勝牛車樂,舊閣如拋火宅縈。
萬慮根源塵外息,一軒景物鑒中明。
夜深宴坐心虛寂,檀蕙煙微風月清。
漢祖臨危日,將軍獨奪功。
一身雖是詐,萬古盡言忠。
樹老風聲澀,天寒景色空。
我來觀廟貌,無語對村翁。
人生何足貴,貴在天資秀。譬如沙石間,金玉豈常有。
有才不善用,多為淫邪誘。嗟哉棟梁材,往往厄樵手。
章子吾不識,美在眾人口。如何材藝多,四十無所守。
所守者何為,非貴亦非富。古今圣與賢,歷歷垂星斗。
景行茍有成,進退無一繆。不能功天下,尚可名身后。
百年隨飄風,白髪勇未鬭。良時且不反,飲恨唯尸柩。
無謂學已足,大海難掬漱。無謂過可文,希珍尚磨垢。
智者當自知,既往誠何咎。西子蒙不潔,見者掩鼻走。
惡人幸齋戒,上帝必孚祐。相如竊妻逃,犢鼻從沽酒。
一朝賦上林,在漢為稱首。努力念前哲,吾言非子詬。
人皆喜膏澤,我獨憂豐年。
歲兇已賤糴,年豐安得錢。
賦役忽驚駭,倉廩甘棄捐。
銖銅茍可換,富賈寧我憐。
歸來官事了,相吊柴門邊。
農夫未盡死,谷價應常然。
王心幸仁圣,分職當忠賢。
謂谷賤為美,咄咄無欺天。
老杜沒已久,嗟哉吾子心。
時人任詬病,獨自革浮淫。
美玉寧須琢,朱弦豈在音。
鐘期如未見,慎勿等閑吟。
世常羞貧賤,貧賤非我羞。
道成不見取,貧賤誰之由。
陛楯擁堯舜,廊廟居伊周。
面對豈無說,咫尺路阻修。
浮云關太虛,白日光逆流。
嗟爾臨人者,蔽賢天所仇。
鳳臺雖舊址,亭榭斬新開。
荊棘榛蕪去,江山氣象來。
明君虞氏化,賢守次公才。
遲爾離丹穴,飛飛止此臺。
久雨妨漁復滯樵,自然亭上一逍遙。
萬緣不自閑中起,百事唯于睡里消。
老去自知如蠛蠓,病來誰悟似芭蕉。
愛名之世忘名客,幸有山林舊市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