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寧寺
屋漏我無愧,室暗那可欺。
老僧對清夜,淛風動伽梨。
諄諄面墻壁,皎皎分澠淄。
燎蚊隔煙語,聞雞起蓐炊。
我來何所見,興盡意輒隨。
相逢不相識,聊問姓名誰。
屋漏我無愧,室暗那可欺。
老僧對清夜,淛風動伽梨。
諄諄面墻壁,皎皎分澠淄。
燎蚊隔煙語,聞雞起蓐炊。
我來何所見,興盡意輒隨。
相逢不相識,聊問姓名誰。
屋子漏雨我問心無愧,室內昏暗又怎能自欺。老和尚在清靜的夜晚,浙江的風吹動他的僧衣。他虔誠地面對著墻壁修行,能清楚分辨善惡是非。隔著熏蚊的煙霧交談,聽到雞叫就起床做飯。我來到這里看到了什么,興致盡了心意也隨之消散。與他人相逢卻互不相識,姑且問問對方姓名是誰。
淛風:浙江的風,淛同“浙”。
伽梨:僧衣。
澠淄:澠水和淄水,比喻是非、好壞。
蓐炊:起床做飯。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歷途中借宿天寧寺,在與寺中老僧的相處中有所感悟而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內心的坦蕩和對清修生活的感觸。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平實卻富有深意。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xiàn)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感悟。
菩薩曾聞肉一團,仁安春亦一腔完。庭前百果黃無數(shù),分與飛來鳥雀餐。
九曲逶迤引市廛,人間天上別風煙。青蓑黃犢歸來晚,疑是桃源學種田。
路平正好坐車中,時有禽聲山翠濃。憑軾斜眸看法帖,開簾正面受春風。
兩岸垂葭荻,中流一葉舟。無邊光景好,渾似粵江秋。
山以靜故高,水以靜故深。福祿豈外求,萬感皆人心。
薄薄晴云漏日高,雪消土脈潤如膏。東風可是多才思,先送輕黃到柳梢。
湖光無際月團團,倒浸山河宇宙寬。舞影鸞窺金母甕,抱珠龍臥水晶盤。大姑羅襪江花繡,五老香爐石鼎寒。過客不知天險處,舵樓吹笛到更闌。
往日安期子,人稱千歲翁。相知惟蒯徹,不用惜重瞳。玉舄留何處,蒲花采未終。少君攜手去,悵望海云東。
東郊雨后好風煙,大閱歸來意豁然。十里旌旗明照日,九衢鼓吹鬧喧天。酴醾開也渾如雪,楊柳飛來總是綿。景物眼前雖不惡,老來無奈憶林泉。懶散無堪合杜門,十連帥閫若為分。仁風尚可揚千里,勇氣安能作六軍。戈甲紛紛徒曜日,旌旗獵獵漫連云。歸來夾道人爭看,應笑蒼顏老使君。
大海難從一葦航,粵閩迢遞隔他鄉(xiāng)。漂零似我甘留滯,疏逖憑誰識茂良。十載游從堪記憶,幾年兵眚益荒涼。青山白石元無恙,不得同君共舉觴。
銷魂時候。正落花成陣,可人分手??v臨別、重訂佳期,恐軟語無憑,盛歡難又。雨外春山,會人意、與眉交皺。望行舟漸隱,恨殺當年,手栽楊柳。別離事,人生常有。底何須,為著成個消瘦。但若是下情長,便海角天涯,等是相守。潮水西流,肯寄我、鯉魚雙否。倘明歲、來游燈市,為儂沽酒。
赭衣居傅巖,垂綸在渭川。乘舟能上月,飛幰欲捫天。誰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洛陽蘇季子,連衡遂不連。既無六國印,翻思二頃田。
漢人一經(jīng)訓,籯金云不如。君家遺經(jīng)意,不與漢人俱。
弱水不容涉,蓬萊焉得游。生時被珠玉,死后歸山邱。一身非我有,此外定足求。君子順時命,小人行險謀。榮華能取辱,貧賤可忘憂。
離懷黯■未分明,祗憶郎君一句清。妾與書生俱薄命,花隨春帝不長情。愁回樊素行時首,枉卻紅兒死后名。誰道兩坊三百步,陽關分作斷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