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臺夜雨
夜暗秦淮雨,燈昏越女祠。
寒窗歸夢短,秋枕客情知。
鳧雁初何定,雞蟲事亦卑。
明朝江上去,重理釣魚絲。
夜暗秦淮雨,燈昏越女祠。
寒窗歸夢短,秋枕客情知。
鳧雁初何定,雞蟲事亦卑。
明朝江上去,重理釣魚絲。
秦淮河上夜色昏暗,正下著雨,越女祠里燈光昏黃。在寒冷的窗邊,歸家的夢短暫易醒,秋夜的枕上,客居的愁情自己知曉。野鴨和大雁起初也沒有固定的棲息之處,雞蟲之爭的事也是卑微的。明天我要到江上,重新整理釣魚的絲線。
秦淮:秦淮河,在今江蘇省南京市。
越女祠:祭祀越國女子的祠廟。
鳧雁:野鴨和大雁。
雞蟲事:比喻細微卑下的事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流露出的客居愁情來看,可能是詩人在旅途中,于越地的某個夜晚,面對雨夜景象有感而發。當時或許社會動蕩,詩人漂泊在外,內心孤寂,渴望安定閑適的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客居愁情和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著名詩篇,但也體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
江頭一聲起,芳歲已難留。聽此高林上,遙知故國秋。 應催風落葉,似勸客回舟。不是新蟬苦,年年自有愁。
數歇度煙水,漸非塵俗間。泉聲入秋寺,月色遍寒山。 石路幾回雪,竹房猶閉關。不知雙樹客,何處與云閑。
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飛來南浦樹,半是華山云。 浮世幾多事,先生應不聞。寒山滿西日,空照雁成群。
不識劉郎莫便語,酒酣耳熱未全疏。 士當窮困能無慊,我自斟量愧不如。 橫槊賦詩俱有分,輕裘緩帶特其馀。 當今四野無塵土,宜有奇才在草廬。
清溪咽。霜風洗出山頭月。山頭月。迎得云歸,還送云別。 不知今是何時節。凌歊望斷音塵絕。音塵絕。帆來帆去,天際雙闕。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回首蕪城舊苑。還是翠深紅淺。春意已無多,斜日滿簾飛燕。不見。不見。門掩落花庭院。
天淡云閑晴晝永。庭戶深沈,滿地梧桐影。骨冷魂清如夢醒。夢回猶是前時景。 取次杯盤催酩酊。醉帽頻欹,又被風吹正。踏月歸來人已靜。恍疑身在蓬萊頂。
偶向凌歊臺上望,春光已過三分。江山重疊倍銷魂。風花飛有態,煙絮墜無痕。 已是年來傷感甚,那堪舊恨仍存。清愁滿眼共誰論。卻應臺下草,不解憶王孫。
風清月瑩,天然標韻,自是閨房之秀。情多無那不能禁,常是為、而今時候。 綠云低攏,紅潮微上,畫幕梅寒初透。一般偏更惱人深,時更把、眉兒輕皺。
五云深處蓬山杳。寒輕霧重銀蟾小。枕上挹余香。春風歸路長。 雁來書不到。人靜重門悄。一陣落花風。云山千萬重。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卷近秋河。
一片昆明石,千秋織女名。見人虛脈脈,臨水更盈盈。 苔作輕衣色,波為促杼聲。岸云連鬢濕,沙月對眉生。 有臉蓮同笑,無心鳥不驚。還如朝鏡里,形影兩分明。
心事數莖白發,生涯一片青山。 空山有雪相待,古路無人獨還。
紅藥深嚴肅廣筵,嘉招仍許廁群仙。 忽窺宸翰云龍動,乍揭天辭日月懸。 散作楷模爭寶惜,永刊金石共流傳。 況當枚馬從容地,仍集班揚侍從賢。 敢竊休明為盛觀,愿陳風詠播熏弦。 不辭勝引承歡醉,長洽升平億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