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秋日觀橋刈獲五首 其四
人言秋日短,無事日更長。
籬落既補治,稼穡已滌場。
薄暮有微興,悠然步東岡。
東岡棗與梨,累累半青黃。
幽菊雖未吐,已含風露香。
風物良可喜,客來有杯觴。
但使常如此,貧賤亦何傷。
人言秋日短,無事日更長。
籬落既補治,稼穡已滌場。
薄暮有微興,悠然步東岡。
東岡棗與梨,累累半青黃。
幽菊雖未吐,已含風露香。
風物良可喜,客來有杯觴。
但使常如此,貧賤亦何傷。
人們都說秋日白晝短,可我沒事時卻覺得日子更長。把籬笆修補整治好,莊稼也已收完清理了打谷場。傍晚時分有了點興致,悠然地漫步到東岡。東岡上的棗子和梨子,果實累累半青半黃。幽靜的菊花雖還未開放,但已飽含著風露的清香。眼前的風景實在讓人欣喜,有客人來時還能一起舉杯飲酒。只要能常常這樣,就算生活貧賤又有什么可悲傷的呢。
壬午:具體年份需結合作者生平確定。
籬落:籬笆。
稼穡:指農業勞動,這里指莊稼。滌場:清掃打谷場,意味著莊稼已收割完畢。
微興:一點興致。
累累:果實繁多的樣子。
吐:開放。
風物:風景。
杯觴:酒杯,這里指飲酒。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難以明確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推測作者在壬午年秋日,身處鄉村,看到豐收景象和寧靜的鄉村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應是閑適、滿足的。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安貧樂道的情懷。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畫面感強,生動展現鄉村秋日之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田園詩質樸自然、寄情山水的風格。
北來孤客送南還,語燕啼鶯似故山。垂柳夾堤空靄靄,流泉下閘正潺潺。會期未卜何時遂,吟鬢從教一夜斑。南浦親朋偏念我,相逢休說道途艱。
數口迢迢寄海邊,鄉心客計兩茫然。老妻豈悉未歸意,將謂飄蓬似往年。
朝玄舊侶集艨艟,燈火春湖亂水蓉。寶蠟熏天香裊裊,星橋連岸影重重。遙光閃塔欺靈鷲,沸焰波翻駭燭龍。鉦鼓喧闐人半醉,大江西望是篸峰。
力辭機柄遂歸田,朝野相看意惘然。直節舊嘗稱宋璟,抗言終不負伊川。三孤望重臺階正,八座官高棣萼聯。相業都歸嘉靖詔,他年信史有遺編。
石臼深深長綠蕓,土人猶說魏元君。金銀氣逼清宵見,雞犬聲疑白晝聞。九轉誰磨新歲月,六丁長護舊煙云。盤中李愿幽棲近,日讀黃庭幾卷文。
新恩領縣之安肅,便道寧家孝使然。親舍戀深云白白,官程期速馬翩翩。人民社稷上所倚,期會簿書勤是先。政考有成俱大用,到官知爾又春前。
太牢蠲潔用迎禧,別有特牲為帝祈。赫赫重瞳勞御廩,頓令典祀奏牷犠。
目共天明,心與湖碧,閔郎挾我神仙域。清靈萬古浣心胸,紅塵千丈溶無跡。山曳柔裙,林亸煙髻,羨他猿鳥常相契。宵深溪月一梳寒,蕩空猶帶琉璃色。
白水起寒霧,蒼林騰濕煙。會心圖已竟,假筆意難傳。一悟空中色,相忘定外禪。裹茶來竹院,風雨落花前。
野老郊迎頂斗爐,馬前行語更相呼。田荒室露渾馀事,乞免官徵一歲租。
灞陵車馬斷行塵,狂客新豐酒見親。抵醉不曾交片語,只今誰是語中人。
有生異飛搏,獨恃齒牙強。配茲柔胹舌,飲啖充胃腸。固知剛早折,何乃先唇亡。今年漸搖動,頗與食物妨。盤飧忘乾肉,鼎臠珍我肪。愁吟憐餅餤,歌笑嘲疏狂。槎牙怯漱水,齟齬艱焚香。時時畏脫落,對案心彷徨。翻憐髫齔時,齒毀兒不傷。及茲才一落,不復誇堅良。祗愁落向空,狀類同吃羌。從今并嚼蠟,世味俱相忘。
江田稻花露始零,浦中蓮子青復青。楚船祠龍來買酒,十幅蒲帆上洞庭。羅衣熏香錢滿篋,身是揚州販鹽客。明年載米入長安,妻封縣君身有官。
杜公家住少陵原。獨自出門難。岑參兄弟作奇緣。攜上渼陂船。遠來我卻相知少,惟與子問水橋邊。灞橋流水如君湔。末疾不須纏。
千古一中秋,曾經幾詩客。千秋一月明,誰得共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