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天寧萬年禪院
朝天來詣觚棱闕,傍海歸尋瀑布峰。
才大不慚師號美,道高翻訝帝恩重。
問程行冒江村雨,寄宿吟聽水寺鐘。
到日依依賞清景,石橋云月滿杉松。
朝天來詣觚棱闕,傍海歸尋瀑布峰。
才大不慚師號美,道高翻訝帝恩重。
問程行冒江村雨,寄宿吟聽水寺鐘。
到日依依賞清景,石橋云月滿杉松。
僧人前往朝廷拜謁皇宮,之后沿海邊回去尋找瀑布峰。他才華出眾,無愧于美好的師號;道行高深,反倒驚訝皇帝給予的恩寵之重。詢問行程,冒雨走過江村;寄宿時,吟詩傾聽著水邊寺廟的鐘聲。到達時,他會留戀地欣賞清幽的景色,石橋上云霧、月色籠罩著杉松。
觚棱闕:指皇宮,觚棱是宮殿屋角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
訝:驚訝。
程:行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僧人前往朝廷得到皇帝恩遇,之后準備回歸天寧萬年禪院,詩人寫詩相送。可能當時社會相對穩定,佛教有一定發展,詩人與僧人有交往,故而贈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僧歸寺,突出了僧人的才高德厚。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與僧人的交流及送別詩的特色。
我愛冬,冬日烈。閣筆冷生袍,研書廬壓雪。梅梢鬧處見天心,松柏歲寒挺高節。禿盡子卿塞北旄,何如南陽長抱膝。
桑落長年悲,秋風日夜吹。未將云作液,那免鬢成絲。笑酌三杯后,陶然百不思。劉伶與阮籍,生愧不同時。
路出晉陵西,城懸落日低。鷗驚漁棹起,烏向女墻棲。水竹由來美,煙花望欲迷。因思漆園吏,吾道付醯雞。
麗譙高壘武陵西,西望雙紅捲使旗。玉帳靜驅千騎弩,銅符遙鎮五溪夷。我遭白簡為遷客,君擁朱輪把一麾。諸洞帶刀迎馬首,略無征鼓動邊陲。
梧桐高樹紅墻隔,梧桐花似愁人白。日日數離情,一程還一程。臨歧心事重,斜月迷離夢。錦字帶鴻歸,綠煙楊柳堤。
自君之出矣,無以遣愁懷。思君如迷霧,漫漫揮不開。自君之出矣,不復步江干。思君如流水,竟夕起波瀾。自君之出矣,旦暮總關情。思君如皓月,晝隱夜還生。自君之出矣,秋風倍傷神。思君如落葉,無端亂紛紛。
木聲凄洞戶,竹色凈榱題。寂寞懷賢處,依依但賦詩。
連朝風雨泥濘深,幽人不見心沈沈。想應齋居有馀暇,坐披卷籍窮古今。過眼瀾翻五車熟,卻喜床頭新酒綠。開樽勸飲是何人,好似顏家小銀鹿。載歌載酌三杯馀,新詩百首皆親書。封題寄我意何厚,恍如十二珊瑚株。欣然便欲馳車馬,走送詩壇共誇詫。出門未定復入門,無柰長空雨飛灑。
雙雙水中鳧,來疾去閑暇。江湖風晚波,泛泛自高下。
東風蘭蕙已抽簪,雨遍天涯綠滿林。共惜仙舟頻鼓枻,暫留禪閣細論心。太虛蒼白浮云轉,泗水淵源到海深。鹿洞鵝湖原有約,短筇應擬重相尋。
宣恩來到極西州,城下羌山隔水流。不見耕桑見烽火,原封丞相富人侯。
當窗織,一織三太息。水寒絲脆頭緒多,唱徹午雞寧暇食。拋來拋去失金梭,織久奄奄手無力。手無力,腸欲斷,停梭坐對燈花爛。阿姑并我三丈強,短尺量來夜將半。滿砌寒螀助寥落,織成知與誰人著。遍身羅綺屬名娼,纏頭舞罷錦滿箱。
投戈幸無事,盛時多宴閒。軒居謝塵俗,下榻延儒冠。日夕眾賓集,剪燭春夜闌。知己總云萍,同臭紛芝蘭。人生貴有適,油油足清歡。但得簪常盍,肯使樽中乾。倉庚鳴牖外,白鷗泛波間。支頤玩群動,相期盟歲寒。
匹馬蒼茫里,詩懷盡入秋。摩天山直立,斷澗水橫流。煙塔懸孤嶺,風鈴語野樓。居然太平象,樵徑有歌謳。
運心常寬廣,此則名為布。輟己惠于人,方可名為施。后來人不知,焉能會此義。未設一庸僧,早擬望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