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向伯恭侍郎致政歸臨江
六龍暴鬛海生塵,霖雨方資命世材。
此去謝公須強起,誰令陶令賦歸來。
追懷玉筍三年別,指點薌林一笑開。
大舸橫江日千里,憑誰倒曳九牛回。
六龍暴鬛海生塵,霖雨方資命世材。
此去謝公須強起,誰令陶令賦歸來。
追懷玉筍三年別,指點薌林一笑開。
大舸橫江日千里,憑誰倒曳九牛回。
皇帝出行時如六龍奮鬃揚起海上塵埃,此時正需要濟世之才來降下甘霖。這次您本應像謝安那樣被朝廷強起任用,是誰讓您像陶淵明一樣賦歸田園。追念與您如同玉筍般的賢才分別三年,如今提及薌林您笑容綻開。大船在江上日行千里,又有誰能倒曳九牛讓您回心轉意。
六龍:古代天子車駕用六匹馬,馬八尺稱龍,因以六龍代指皇帝車駕。暴鬛(liè):揚起鬃毛。
霖雨:久下不停的雨,比喻濟世之才。資:憑借,依靠。命世材:聞名于世的人才。
謝公:指謝安,東晉名相,曾隱居東山,后被朝廷征辟出山。
陶令:指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后辭官歸隱,作《歸去來兮辭》。
玉筍:比喻杰出的人才。
薌林:可能是向伯恭侍郎歸隱之地。
倒曳九牛:形容力量極大,這里指挽留。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向伯恭侍郎辭官歸臨江,詩人寫此詩次韻相和。當時朝廷可能處于需要人才的階段,而向伯恭選擇歸隱。詩人或許對友人的才能欣賞,對其歸隱感到惋惜。
這首詩主旨是對友人歸隱的復雜情感,既肯定其才能,又理解其選擇。詩中用典巧妙,展現出較高的文學技巧,在贈別友人的詩詞中有一定特色。
夫子功高百姓愚,何須詮理說程朱。世風貪昧蛇吞象,人事荒唐法斗儒。墻穴已多新聚蟻,林梢猶有舊棲烏。可憐瞻廟三千客,不問經樓問酒壚。
因君知北事,流浪已忘機。客久多人識,年高眾病歸。連云湖色遠,度雪雁聲稀。又說家林盡,悽傷淚滿衣。
招徠二老冠耆英,寶鼎氤氳俎豆珍。南極玉繩浮列宿,西屏綵袖祝千春。親親同醉杯中淥,老老深推膝下仁。看取來年宣勸處,松椿桃李轉鴻鈞。
江上數峰凝紫煙,江頭一水碧于天。月華明處秋空闊,疑有緱山駕鶴仙。
六韜人去無家學,獨說吾鄉有羽儀。太尉府中招處士,湖州幕里著賓師。座分雨露黃封酒,門護風云赤羽旗。湖上老夫詢出處,扁舟一葉似鴟夷。
槐檀出新火,金鼎羹大胾。螢尾有微明,誰責烹飪事。日月澈層波,老蚌含珍異。采之光照乘,魚目難擬議。李白桃夭夭,上苑春明媚。雨露成嘉實,燕賞歌既醉。無名閒草花,開落自榮悴。莊周談天倪,坰野非棄置。
五老何年石,香爐萬古煙。地形三楚盡,江色兩湖連。谷有青牛臥,山傳白鹿眠。未能窮勝跡,空此挹群仙。
遠客相過說帝都,黃金如玉米如珠。內園人歇催花鼓,市肆塵生賣酒壚。河北功臣稱李郭,江南租稅賴蘇湖。明朝漕運開洋去,幾日風帆到直沽。
亂山臺殿楚江頭,極浦蒹葭夾岸流。二十五弦湘水瑟,月明何處不堪愁。
荔帶荷裳小籜冠,玉樓時聳兩峰寒。白沙瘦竹移情在,一曲將歸石上彈。
東林百不會,瞎驢隨大隊。鞭打不進前,步步只倒退。一日復一日,靈臺轉昏昧。死去入地獄,永劫終不悔。開口見心肝,實語當懺悔。
鈞天凝露濕星墀,飲罷流霞忽溢悲。向軛敲銅高瘦骨,窺巢語夢軟哇詞。百年幾遇天何吝,一別經春世見遺。推盞登車似曾識,長霄潑墨未乾時。
絕代風流遠,名家草圣傳。龍蛇馀萬紙,鸞鳳渺孤騫。俊拔歸張旭,蕭條老鄭虔。天南看舊帖,三復嘆前賢。
一拳石友濃濡墨,十丈龍孫各點朱。終以情癡疑米老,更無謬理詰髯蘇。
宿生葷血病來消,掃室焚香意自超。坐與蜻蜓俱歇午,吟隨蟋蟀共鳴宵。看云種放終疏散,嗜酒楊雄只寂寥。已覺閉關成僻性,公車□處欲相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