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會稽守翟內相臨學行鄉飲酒之禮
清曉傳呼振戟衣,泮林云日炫旌旗。
風塵貼妥投戈后,色笑雍容勸學時。
先世流芳今有繼,圣衷圖舊正疇咨。
王褒愿草得賢頌,可但中和宣布詩。
清曉傳呼振戟衣,泮林云日炫旌旗。
風塵貼妥投戈后,色笑雍容勸學時。
先世流芳今有繼,圣衷圖舊正疇咨。
王褒愿草得賢頌,可但中和宣布詩。
清晨傳來傳呼聲響,官員們身著戰戟裝飾的官服,學宮泮林的云日與旌旗交相輝映。戰亂平息放下武器之后,您面容和藹從容地勉勵學子。先代的美好名聲如今有了繼承者,圣上正謀劃舊臣并咨詢治國之道。我愿像王褒一樣撰寫贊頌得賢的文章,而不只是宣揚中和之德的詩篇。
清曉:清晨。傳呼:古代官員出行時,前面有人呼喊開道。振戟衣:穿著帶有戰戟裝飾的官服。
泮林:學宮。炫:閃耀。
風塵:指戰亂。貼妥:平息、安定。投戈:放下武器,指戰爭結束。
色笑:和顏悅色。雍容:從容不迫。
先世流芳:先代留下的美好名聲。
圣衷:圣上的心意。圖舊:謀劃舊臣。疇咨:咨詢、訪求。
王褒:西漢辭賦家,曾作《圣主得賢臣頌》。草:起草。
中和:儒家的倫理思想,指不偏不倚、調和適中。宣布詩:宣揚中和之德的詩篇。
此詩創作于戰亂平息之后,社會趨于穩定。翟內相作為會稽守到學宮舉行鄉飲酒之禮,這一禮儀在古代有尊賢養老、興學育才等意義。詩人目睹這一盛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需要人才來建設,朝廷也重視文化教育和人才培養,詩人希望通過詩歌表達對賢才的期待和對社會良好發展的祝愿。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頌翟內相到學宮行鄉飲酒之禮的善舉,體現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對賢才的渴求。其特點是語言典雅,用典恰當,營造出莊重祥和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活動和人們的思想觀念。
知州宅畔繁如雪,錄事廳前落似梅。副使官閑花亦冷,至今未有一枝開。
古冢竟誰穿,虛傳錮最堅。玉魚宵已出,石獸曉猶眠。長夜俄看月,幽臺不掩泉。須知摸金者,亦到漢陵前。
玉宇澄空,冰輪秋水,茫茫依舊山河影。山河彈指散如煙,一片青天,碧海鏡中懸。銀漢無聲,蟾光如故,朱樓歌舞知何處。西風吹盡可憐宵,只有征人,歸夢逐寒潮。
休將歲月怨蹉跎,一飯能謀本已多。山水有詩留我寫,襟懷無志任君呵。
物情天意久差池,殷禮初聞賦孔時。公旦蒸嘗侯國領,巫咸勛烈史官知。衣冠此日方胥慶,陵谷他年莫浪疑。來哲升堂渾不少,合分前席與伊誰。
佳期方待夜,雨氣轉氤氳。愁望明河影,翻成楚岫云。鵲梁何地駕,笙鶴會能聞。未悟陰晴理,休將巧拙分。
浮云望斷滄海邊,尺書西來誰與傳。眼前盜賊至今日,賦里江山非昔年。清世何人洗兵馬,孤城有客愁烽煙。紫芋黃菊漫消息,秋風欲上湖東船。
暖日脂顏凝曉困,東風翠袖倚春酣。一枝貌得渾相似,翻覺情濃思不堪。
定起忽聞風雨生,危枝只恐鶴巢傾。蒼虬鼓鬣噓天籟,翠浪掀空送海聲。一派笙簧秋淅瀝,千官環佩玉琮琤。我家亦有閒庭院,不及山窗分外清。
我愛君家春水船,江湖已賦卜居篇。不憑寸地可作屋,盡住清溪無稅錢。涼月蕩人檐影下,晚波跳夢枕屏前。便從畫舫齋中看,鸂鶒鸕鶿相對眠。
馬上游人隔苑墻,天家未肯縱春陽。輕寒輕暖鳥聲轉,無雨無風花命長。香殿云煙隨鳳輦,交旂日月耀龍章。三三節近晴光穩,滿進虞廷萬歲觴。
客自蔣山至,吳門夙有名。為文卑俗尚,持議近人情。燭燼開簾雪,雞啼落月聲。丈夫姑用世,恩怨莫分明。
行道出深楚,空庭秋颯然。風來人不見,青子落僧前。
地造天生氣若蕳,一朝飲罷去斯間。千言萬語應須記,入地上天皆不還。
一壺村酒膠牙酸,十數胡皴徹骨乾。隨著四婆裙子后,杖頭挑去賽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