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日送李彥文之衡湘兼簡向豐之
九日君當簇馬鞍,重巖細菊為誰斑。
吟登回雁峰頭月,看盡清湘雨后山。
莫遣音書和夢斷,會傳名姓落人間。
向郎理棹歸何晚,湖水今應不滿灣。
九日君當簇馬鞍,重巖細菊為誰斑。
吟登回雁峰頭月,看盡清湘雨后山。
莫遣音書和夢斷,會傳名姓落人間。
向郎理棹歸何晚,湖水今應不滿灣。
重陽節這天你正該跨上馬鞍出發,重重山巒上的細菊不知為誰而斑斕。你將在回雁峰頭伴著明月吟詩,看遍雨后清湘的秀麗山巒。不要讓音信和夢境斷絕,你的聲名定會流傳人間。向郎駕船歸來為何這么晚,如今湖水恐怕都填不滿港灣了。
九日:指重陽節。
簇馬鞍:整理馬鞍準備出發。
斑:斑斕,這里形容菊花色彩豐富。
回雁峰: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傳說北雁南飛至此不再南飛。
清湘:指湘江。
理棹:駕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在重陽節,詩人送李彥文前往衡湘,同時想到向豐之未歸,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詩人與友人之間情誼深厚。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表達牽掛與祝福。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想象豐富。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哨壺枉矢樂初筵,列坐分曹看令傳。龍躍隼飛驚背手,云開電擊笑通天。齊侯晉侯誇酒肉,魯鼓薛鼓排方圓。何事吾人無一事,竹床高臥聽錚然。
竹床松澗凈無塵,僧老當知寺亦貧。饑鳥共分香積米,落花常足道人薪。碑頭字識開山偈,爐里灰寒護法神。汲取清泉三四盞,芽茶烹得與嘗新。
舊址依然在,荒墟未百年。還分一橋水,流入幾家田。
我自甘心欲背時,舟行一任逆風吹。去帆今日誇輕捷,只恐前灘也怨遲。自喜扁舟載月明,涉湖底事不宜輕。象痕深沒風仍順,今日天公亦世情。來去船皆欲便風,天心豈解兩相從。儂帆一順渠應怨,不若從渠且苦儂。茲行已誤出山來,得就莼鱸亦快哉。造物莫嫌歸未是,故教風力倒吹回。世道如斯決意歸,此心不怕八風吹。吾生忠信無休日,天下風波有定時。
亭障巉巖照夕烽,盛秋都護肅臨戎。漁陽塞外嚴凝氣,一片陰山積雪中。
雙薰茉莉浮香茗,軟酥初熟藤蘿餅。飛雪午晴天,渾身沾柳綿。一庭風過處,四面飄紅雨。花片入殘卮,招來蝴蝶飛。
擁節出閩嶠,易鎮上岷山。東西崄岨,分陜初不在榮觀。痛念兩河未復,獨作中流砥柱,屹若障狂瀾。極目神京遠,百萬虎貔閑。趁良時,攄豹略,勇聲歡。風飛雷厲,威行逆虜膽生寒。漢寢周原如舊,一掃腥膻丑類,談笑定三關。認取投機會,莫作等閑看。
落落荊山璆,輝光燭中天。舉舉同聲友,五彩蔚相宣。舒嘯似鸞鳳,搖筆生云煙。玉壺酒易滿,金樞月難圓。對景不盡意,應嗟離別年。
花雨林煙自暮朝,清溪流水入紅橋。蠻箋捧出纖纖手,如此詩人未寂寥。
海上身如寄,江干雪乍晴。高蹤侔野鶴,壯氣吸長鯨。客思王摩詰,文才陸士衡。梅花詩萬首,心跡喜雙清。
百年湖海窮交在,此日風塵話別難。把酒未忘知己淚,孤桐容易向人彈。時危吾道畏多阻,心遠懷君強自歡。十里停云遙悵望,洞門深鎖一溪寒。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疋。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三二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之慎莫留。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馀行。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還家十馀日。縣令遣媒來。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后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縷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疋。交用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庵庵黃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老子頹然病一齋,今年誰遣著書來。史官天上無名姓,縣志山中作總裁。大筆總煩諸彥俊,白頭高坐老迂才。逢人莫訝書成否,萬古群經萬古埃。
睢寧縣前凈如水,睢侯釜中惟俸米。侯持堂印幾春秋,直視翳桑無餒鬼。社亭漸漸兩岐風,陶河一雨驅蝗蟲。水勿憂虞旱毋苦,我侯雙手懸天工。古史班班書杜母,孱陵先生身姓魯。誰郡號咷嫠媼啼,避官卻委南山虎。
天道運行,節氣頻更。五日為候,十日為旬。三十日為月,十二月為年。一日一日,因循因循。五九盡,又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