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師公相生辰詩
鷲嶺云何錫杖飛,漢家社稷要扶持。
袞衣人共尊姬旦,木鐸天將以仲尼。
億萬生靈俱再造,百年壽考復奚缺。
欲枯滄海濡秋兔,來寫門生獻壽詩。
鷲嶺云何錫杖飛,漢家社稷要扶持。
袞衣人共尊姬旦,木鐸天將以仲尼。
億萬生靈俱再造,百年壽考復奚缺。
欲枯滄海濡秋兔,來寫門生獻壽詩。
像高僧持著錫杖從鷲嶺飛來一樣,您要扶持漢朝的社稷(這里借指國家)。大家都像尊崇周公旦一樣尊崇身著禮服的您,上天把您當作傳播教化的木鐸使者,如同孔子一般。億萬百姓都因您而獲得新生,您年壽悠長還有什么缺憾呢。我恨不得讓滄海干涸來濡濕毛筆,寫下門生為您祝壽的詩篇。
鷲嶺:靈鷲山,在古印度,這里可能借指高僧修行之地。錫杖:僧人所持的法器。
袞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繪有卷龍的禮服,這里指地位尊崇的人。姬旦:即周公旦,西周初期杰出政治家。
木鐸:以木為舌的大鈴,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用,后比喻宣揚教化的人。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壽考:長壽。
秋兔:指秋天的兔毫,代指毛筆。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推測此詩是在太師公相生辰時,其門生為表達對太師的尊崇、感激與祝福而創作。太師在當時可能在政治、教化等方面有重要貢獻,深受眾人敬重。
這首詩主旨是為太師公相祝壽,突出其對國家和百姓的重要作用。以典雅的語言、巧妙的用典和夸張的手法,展現出太師的崇高地位和詩人的崇敬之情,在祝壽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東風造次滿江涯,花鳥無窮眼又開。病痛百千馀種在,先生四十九年來。古今到我真無謂,賢圣如天豈易階。欲與春光共流轉,一丸閒坐讀書齋。
晝見日,夜見星,妙高山色青又青。便與么去,不惟打失鼻孔,亦乃失卻眼睛。且過在于何,黃河從源濁。
城郭荒如許,遷來得幾時。江通夔子國,潮打武侯祠。六代馀封在,三分故里疑。焉知深谷底,不有萬山碑。
夕陽紅遍水心亭,萬頃田禾色倍青。最是群兒玩耍處,共持長竹逐蜻蜓。
青青正是中分天,區種何妨試玉延。即見引須緣夏木,定知如蹠薦冬筵。
忽報山城減歲寒,冬陽杲杲卷帷看。早梅芳近碧欄桿。昨夜夢中飛雪覆,明朝郊外澗波喧。臨窗可有雁聲傳?
屏居小樓誰是客,終日當窗坐。朝看太陽升,暮看殘陽落。哪一個老來閑似我。
錦杯曾醉碧池春,回首風光入夢新。今日臨池剝蓮子,卻思池上詠花人。
落日無人共酒杯,征軺欲駐雪飛來。江南漫道春光早,幾樹于今盡是梅。
絕島浮前浪,重巖出海濱。望之深漢月,疑尚有秦人。石白千層雪,松青萬樹春。扶筇欲一問,柔櫓去何頻。
半日風帆到有馀,江城原亦是山居。似過別墅之鄰邑,卻借閑官讀父書。李下蹊成垂蔭遠,蓮峰秋好著花初。交君三世今頭白,重見南溟化巨魚。
名園樓閣散春晴,飛蓋初停黃鳥鳴。疊石為山開綠野,鑿池引水接滄瀛。露花靚女臨妝色,風籜尚書曳履聲。獨訝主人渾不見,翻令過客易含情。
立馬長松傍午原,仍看青靄逗云根。鐘聲細認林端梵,草色平連石上樽。泉迸靈源縈古澗,茗酣春味破新園。茲游況是初晴后,徙倚天風瞰海門。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樓閣秋深寒乍切。卻下珠簾,閑看玲瓏月。檻外木樨黃噴雪。樽前笑倩阿儂折。煮茗翻書儂自別。遙夜深心,直恁低聲說。早是回腸憐斷絕。欞紗影淡金波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