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師公相生辰詩十首 其六
跋扈驕矜勢糾紛,兵威不戢定將焚。
權歸宥密消兵釁,力掃欃槍息祲氛。
鴻劍將軍休畫策,捧觴都護罷論勛。
四方廊廟無余事,咸仰伊周輔圣君。
跋扈驕矜勢糾紛,兵威不戢定將焚。
權歸宥密消兵釁,力掃欃槍息祲氛。
鴻劍將軍休畫策,捧觴都護罷論勛。
四方廊廟無余事,咸仰伊周輔圣君。
跋扈驕矜的勢力相互紛爭,若不收斂兵威必將走向滅亡。權力歸于機密之處消除了戰爭爭端,奮力掃平了戰亂災禍。手握利劍的將軍不用再謀劃策略,舉杯的都護也不用再論功行賞。朝廷四方沒有多余的事務,大家都敬仰像伊尹、周公一樣的太師輔佐圣明的君主。
跋扈驕矜:形容人專橫暴戾、驕傲自大。
戢(jí):收斂,止息。
宥密:指機要之地。
兵釁:戰爭爭端。
欃槍(chán qiāng):彗星的別名,古人認為是不祥之兆,這里代指戰亂。
祲氛(jìn fēn):不祥的云氣,也指戰亂。
鴻劍將軍:泛指將領。
捧觴都護:都護是官職名,這里指官員,捧觴即舉杯。
廊廟:指朝廷。
伊周:指伊尹和周公,都是古代賢相。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社會存在戰亂紛爭,太師在朝廷中掌握重要權力,成功平息戰亂,使國家恢復和平。詩人為了表達對太師的贊美和祝福,在其生辰時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太師平息戰亂、輔佐君主的功績。特點是通過意象和對比突出太師的作用,用典增加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對賢相的期待和贊美。
不識囊中穎脫錐,功成方信有英奇。平原門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
前夢后夢真是一,彼幻此幻非有二。正好長松水石間,更憶前生后生事。
鳳蹕游汾曲,非熊得偉人。閨臺尤顯重,訓誥愈深淳。論道參黃閣,橫經侍紫宸。如何天不整,志業未全伸。
巖前綠水無人渡,洞里碧桃花正開。東望蓬瀛三萬里,等閒飛去等閒來。
尋山擬三餐,放箸欣一飽。汲泉泣銅瓶,落硙碎鷹爪。長為山中游,頗與世路拗。矧此好古胸,茗椀得搜攪。風生覺泠泠,祛滯亦稍稍。夜深可無睡,澄潭數參昴。
嬌紅隱映花稍霧。金蓮容與歌聲度。得句寫香箋。江山此意傳。醉當春好處。不道因風絮。去并錦闈眠。青綾被底仙。
風捲胡沙動地塵,薔薇深洞藹馀春。棋終偶折登山屐,方信風流社稷臣。
竹邊籬外樹封苔,兩蕊三花帶雪開。蜂蝶只貪桃杏艷,嫌花冷淡不飛來。
天荒荒而非云,月團團而無色。海兀兀而不波,樓迢迢而將白。
石屋何年鑿,秋風此度來。空明通日月,蒼翠疊莓苔。元氣蒸常濕,煙霏鎖不開。何當傍幽勝,隨意筑琴臺。
飛來一紙。道移住留溪,遣懷賦此。秋雨瀟瀟,秋風淅淅,拚把愁腸驚喜。又作稚川移宅,漫說晏嬰近市。心空凈,境清閒,不怕阿儂羨死。否否,任憑他、抱膝高吟,未必安便耳。紅豆拋殘,青山買得,翻怨今非昨是。肯使彎強壓駿,付與黃冠草履。都休了,待歸來,且自飲醇擁美。
冠醮之義,匪酬匪酌。于戶之西,敬共以恪。金石相宣,冠醮相錯。帝祉之受,施及家國。
貰酒都亭旅思長,相看那忍別離觴。單車客去華陽社,萬里人歸越嶠霜。岐路東西空哽咽,乾坤南北共行藏。丹霞樹樹秦源底,尺地還堪寄草堂。
藍田水曲青玉立,雨過秋光滿林濕。故人結屋傍幽崖,靜愛石窗晴翠入。
連環要解解非難,忽碎瑤階一旦間。兩國相持兵不解,會應俱碎似連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