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周秀實通判送段季裕還永新二首 其一
竹下忘年友,誰如藉與戎。
相從知理窟,會見立奇功。
兩地風煙接,三吳水石窮。
飄蓬歲事晚,何日一罇同。
竹下忘年友,誰如藉與戎。
相從知理窟,會見立奇功。
兩地風煙接,三吳水石窮。
飄蓬歲事晚,何日一罇同。
在竹林下結交的忘年好友,有誰能比得上段季裕和周秀實呢。與他們交往能知曉學問的奧妙,料想他們日后能建立奇功。兩地的風煙相連,江南的水石美景看盡。如飄蓬般時光已晚,何時能一起舉杯共飲呢。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忘年友:不拘年歲、行輩而結交的朋友。
藉與戎:這里指代段季裕和周秀實。
理窟:義理聚集之處,指學問的深奧處。
三吳:說法不一,一般指吳興、吳郡、會稽。
飄蓬:像飄飛的蓬草,比喻行蹤漂泊不定。
罇:同“樽”,酒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在詩人與周秀實、段季裕交往過程中,段季裕要回永新時,周秀實寫詩相送,詩人依韻和詩。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與友人交往密切,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贊賞與思念。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交往,反映了一定的社交文化。
一腹儲三篋,雙鉤挽萬牛。
行身平中準,閱世澹于秋。
紫誥猶新墨,霜髯忽古丘。
清風未作記,掛劍淚川流。
二子同游石人峰,深行翠筿黃茅中。
初嫌微徑無人蹤,行到半嶺徑亦窮。
來時猶自聞雞犬,且行且語不覺遠。
上頭無梯下無岸,前頭難攀后難返。
黃茅翠筿深復深,忽有笛聲出暗林。
草根一把牛骨骼,血點濺地驚人心。
二子相看面無色,疾趨山后空王宅。
野僧聞此叫絕天,拊破禪床椎倒壁。
荒山豈有吹笛聲,乃是臥虎鼻息鳴。
二子歸來向儂說,猶道茲游最清絕。
茲游清絕豈不佳,二子性命如泥沙。
良辰巧與賞心違,四者能并自古稀。
恰則今年重九日,也無黃菊兩三枝。
閉門幸免吹烏帽,有酒何須望白衣。
政坐滿城風雨句,平生不喜老潘詩。
四明狂客一茅屋,敕賜剡川才一曲。
安福詩人李與賢,大書似剡山扉前。
我曾著腳勾踐國,奉詔昭陵省松柏。
是時八月欲半頭,鏡湖不是人間秋。
稽山影落水精闕,荷花露滴波中月。
季真茅屋荒蒼苔,古木哀猿啼禹穴。
今君結屋阿那邊,疋似剡川若個言。
我到剡川君未到,似和不似然不然。
君不見興公舊草天臺賦,元不曾識天臺路。
一俛仰間已再升,何用瘦藤與芒屨。
外著明霞綺,中裁淡玉紗。
森森千萬筍,旋旋兩三花。
小霽迎風喜,輕寒索幕遮。
香中真上瑞,蘭麝敢名家。
昨攜兒輩扣云關,繞遍巖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烝透粟堆盤。
寄詩北阮賒秋色,供我西窗當晚餐。
小朶出叢須折卻,莫教折破碧團欒。
孤塔鷗邊迥,千巖鏡里看。
折花倩人插,摘葉護窗寒。
不是無相識,相從卻是難。
歸舟望精舍,已在白云端。
群鶑亂飛春晝長,極目千里春草香。
幽人自煮蟹眼湯,茶甌影里見山光。
欣然藥囿聊步屧,戲隨蜜蜂與蝴蝶。
楊花糝逕白于雪,桃花夾逕紅于襭。
暑極無可增,夏余亦復幾。幽人暍欲臘,日日望秋至。
秋至涼不隨,夏去熱未已。一夕睡美余,秋從簟波起。
新涼來何方,灑若清到髓。夕前輕雨作,雨后微風??。
涼偶與之偕,未必涼因此。向來亦風雨,既止暑更倍。
但令暑為涼,老病有生意。何必問所來,亦莫悲徂歲。
危橋度中半,深溪動人心。
欲返業至此,將進眩下臨。
已涉尚回顧,溪水知幾深。
誰能大此橋,以安往來人。
六館名流王季山,十年風雨短檠寒。
不曾文字饒群子,勉為庭闈就一官。
伯也騰身紫極上,叔兮著眼白云端。
會當再奏河東賦,姓字從頭揭牓看。
夜渡驚灘有底忙,曉攀絕磴更禁當。
周遭碧嶂無人跡,圍入青天小冊方。
半世功名一雞肋,平生道路九羊腸。
何時上到梅花嶺,北望螺峰半點蒼。
去年兩浙浙西州,今夕南溪溪上頭。
滿著玻瓈一盆水,洗開玉鏡十分秋。
病來不飲非無酒,老去追驩總是愁。
自笑獨醒仍苦詠,枯腸雷轉不禁搜。
峽江清空峽雨急,寒聲夜半蕭蕭發。
玻瓈盆面跳萬珠,一顆一聲清入骨。
夢中搔首起來聽,聽來聽去到天明。
一生聽雨今頭白,不識春江夜雨聲。
郡城至值夏,兩日非寬程。奔走豈吾愿,詔書促南征。
出郭星未已,歸棹月已生。問人水深淺,舟子喧未應。
水石代之對,淙然落灘聲。危峰起夕蒼,暗潭生夜清。
江轉風颯至,病肩難隠棱。添衣初嬾尋,忍寒良不能。
近城一二里,遠岸三四燈。望關恐早閉,驅舟祗遲行。
多情半環月,久矣將西傾。欲落且小留,知我要入城。
月細光未多,大星助之明。至舍心未穩,麗譙才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