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謝鄭教授二首 其一
久服才名老鄭虔,奮須抵掌便談天。
平生落盡摩霄翮,妙句新如出水蓮。
晚歲江湖聊可樂,夜談城壘不須堅。
席門窮巷蓬蒿滿,安得高車忽儼然。
久服才名老鄭虔,奮須抵掌便談天。
平生落盡摩霄翮,妙句新如出水蓮。
晚歲江湖聊可樂,夜談城壘不須堅。
席門窮巷蓬蒿滿,安得高車忽儼然。
長久以來就欽服老鄭虔(這里指鄭教授)的才名,他捋著胡須、拍著手掌便能高談闊論。一生里失去了凌云高飛的機會,可新寫出的妙句就像剛出水的蓮花般清新。晚年在江湖間也算有樂趣,夜間交談無需堅固的城壘來保障。他居住在柴門陋巷,蓬蒿滿地,哪能想到會有顯貴的高車忽然莊重地到來。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鄭教授:詩中的人物。
老鄭虔:借指鄭教授,鄭虔是唐代文學家、書畫家。
奮須抵掌:捋著胡須,拍著手掌,形容人談話時興奮的樣子。談天:高談闊論。
摩霄翮:凌云高飛的翅膀,這里指施展才華的機會。
席門:以席為門,指貧窮人家。
高車:顯貴者所乘的車。儼然:莊重的樣子。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鄭教授可能懷才不遇,生活較為清苦。詩人與鄭教授相識,或許是鄭教授有詩作贈予詩人,詩人便依韻回詩,表達對他的看法和情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鄭教授才華的贊賞和對其境遇的同情。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對比等手法增強表現(xiàn)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交流。
殘冬漸盡逼新春,路阻洪都倍愴神。
攘攘車中皆有怨,茫茫窗外絕無塵。
何因徹日天飛雪,底事經(jīng)年繭縛身。
猶念圍爐除夕夜,嶺南多少未歸人。
綺窗紫霞懷,王母妙顏開。
誰能輕萬里,一上昆崙來!
蟠桃滿玄圃,圓月臨瑤臺。
似聞天上樂,還為人間哀。
長謠思周穆,當時亦費才。
連日黃梅雨,蛙聲積漸多。
豐年無赤地,平墅似銀河。
園筱涼生葉,堤檉水沒柯。
半村斜照里,收釣曬漁蓑。
一道長虹出險關,
旗開得勝虜生還。
將軍何技真神武,
美目盼兮萬馬翻。
世態(tài)炎涼總不知,
此心惟與白云期。
千巖萬壑無人跡,
慷慨登臨有所思。
卷衲和云離五老,
派分三峽濟臨川。
興波作浪從風鼓,
莫學世流空度緣。
江湖萬里船,
天地雙老腳。
笑我不出門,
一個天峰閣。
一聲啼鳥送春歸,萬紫千紅處處稀。
獨有此花為近侍,不隨桃杏斗芳菲。
清標半露丹砂頂,絕品曾分玉帶圍。
名世古來元是相,托根常得傍黃扉。
胞衣瓶葬海南邊,
匝地鯨波到眼前。
有例可攀心未穩(wěn),
蒲鞋賣不直多錢。
排錦燭,響銀笙。
桂堂東畔敞云屏。
月落星寒嘶騎散,繡幃蓮臉待相迎。
隴上帶經(jīng)人,金門齒諫臣。雷霆日有犯,始可報君親。
君恩泰山重,爾命鴻毛輕。一意懼千古,敢懷妻子榮。
妻子屢牽衣,出門投禍機。寧知白日照,猶得虎符歸。
分符江外去,人笑似騷人。不道鱸魚美,還堪養(yǎng)病身。
有病甘長廢,無機苦直言。江山藏拙好,何敢望天閽。
天閽變化地,所好必真龍。軻意正迂闊,悠然輕萬鐘。
萬鐘誰不慕,意氣滿堂金。必若枉此道,傷哉非素心。
素心愛云水,此日東南行。笑解塵纓處,滄浪無限清。
滄浪清可愛,白鳥鑒中飛。不信有京洛,風塵化客衣。
風塵日已遠,郡枕子陵溪。始見神龜樂,優(yōu)優(yōu)尾在泥。
曲禮毋不敬,
圣門恭而安。
少成復習慣,
心廣仍體胖。
誰人重詠大刀頭,
只顧長明不愿流。
縱使西傾必東出,
寧同寒水瀉宮溝。
樹色千門罨翠同。朝元宮里景陽鐘。
紫霞比滟金莖露,青璅花扶玉檻風。
仙仗擁,朵云紅。九天珂韻佩丁東。
御街驄馬歸來晚,滿袖香煙不放空。
反關蓬蓽了殘書,
弗到前彎一月馀。
不見蓼花紅照水,
安知秋色到西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