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中書事三首 其二
既雨堤仍注,無風浪更揚。
麥登孤市沸,榆老半川涼。
擊汰吳儂勇,傳掫楚戍荒。
秖應今夜月,兒女話他鄉。
既雨堤仍注,無風浪更揚。
麥登孤市沸,榆老半川涼。
擊汰吳儂勇,傳掫楚戍荒。
秖應今夜月,兒女話他鄉。
雨停之后堤岸仍有積水在流淌,沒有風但波浪卻更加洶涌。麥子豐收,孤獨的集市熱鬧沸騰,榆樹老去,半個河川都透著涼意。劃船的吳地男子勇敢無畏,打更巡邏的楚地戍卒守著荒涼之地。只應在今夜的月光下,和兒女們訴說著在他鄉的經歷。
注:指積水流淌。
麥登:麥子豐收。
擊汰:劃船。吳儂:吳地人。
傳掫:打更巡邏。楚戍:楚地的戍卒。
秖應:只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可能處于麥子豐收時節,詩人身處汴中,看到當地的景象和戍邊情況,結合自己的漂泊他鄉之感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汴中一帶的景象,反映了豐收與荒涼并存的社會現實,表達了詩人的復雜情感,在展現當時社會風貌方面有一定價值。
海外東夷數萬程,無仇于韃亦生嗔。此番去者皆銜怨,試看他時秦滅秦。
匆匆蓐食過重丘,炬影通林見遠流。云物瀾翻煙羃歷,細風吹霰上征裘。
離緒東風吹欲斷。道上楊花,驀地迎人面。惆悵相逢如未見,眼中卻被春撩亂。經歲經時愁已慣。舊夢城南,今日天涯遍。行到黃昏應更倦,輕塵高樹都成怨。宛轉流鶯窺碧樹。不是當年,花底相逢處。輕絮無端飄陌路,游絲可系游人住。飛燕歸時天欲暮。數遍樓臺,知向誰家去?愁說尋春春又誤,舊時明月空如故。
夢醒朱樓鎮鎖,殘日留斜影。向晚西風漸止,繞廊花葉靜。塵封象管,弦斷金徽何日整。佇徘徊,鳥啼蟲語滿荒徑。寶釵分,篆煙燼,密誓嗟難省。鏡換容華,帶損腰圍新來更。浮蹤浪跡,不似年年秋期定??v思歸,更堪歸路永。
挹泰壇,紫泰清。受天命,報天成。竦皇心,薦樂聲。志上達,歌下迎。億上帝,臨下庭。騎日月,陪列星。嘉視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靈。相百辟,貢八荒。九歌敘,萬舞翔。肅振振,鏗皇皇。帝欣欣,福穰穰。高在上,道光明。物資始,德難名。承眷命,牧蒼生。寰宇謐,泰階平。
遠投僧舍青煙畔,夾路松音鐘磬幽。試倚危軒望鄉邑,三巴日暮遠峰稠。
關山千里涌銀濤,晚日烘云欲動搖。滕六自知遷客近,前驅一洗瘴煙消。
我有一卷書,仗之以為命。所言非奇辭,教人歸于正。昭昭靈臺間,生死明于鏡。愿為大醫王,普治眾生病。
對秋空。怨風翻墜葉,書杳征鴻。漸黃花開也,人倚疏櫳。香惹鬢,淚沾衣,嘆孤負,酒盈鐘。暮寒生,更睇遠,暗遮云樹重重。膏沐相忘久,頻年首似飛蓬。料懷人深處,應少歡悰。千里月,兩邊情,訴此恨,與誰同。夜沈沈,夢不記,斷魂猶戀青楓。
平湖好,明月最圓時。一笛送歌吹婉轉,千燈照水漾參差,歸去幾人遲。平湖好,屧響小樓前。人語花香爭旖旎,燈痕月影共團圓,遍系蕩湖船。平湖好,夢度水中央。豈是尋歌回勝地,多因忍涕近歡場,佳節獨徬徨。平湖好,一棹下東城。窗外云波成黯咽,尊前酒淚不分明,無賴夜三更。平湖好,剪燭寫新詞。便隔清波秋籟遠,不貪明月夜眠遲,一夕鬢添絲。
醉鄉天地一何寬,不問金壺與玉山。暫得陶陶太古意,醒來應亦惡人間。
摧頹那覺是華年,城郭衣冠競彩鮮。寒雨連天無事出,臥聽檐溜似山泉。
窮陰有巨蛇,蜿蜒數千里。磨牙雨毒霧,聞其氣者死。我心不回邪,縱毒徒為爾。終將飛劍去,一擊化為水。
白日臨晨老可娛,平生有味太玄?。莫將華皓嗤童習,更采玄文扁此廬。
玉階閒佇調雛鳳。見人羞瞥微波送。困來無語倚斜闌,撚花枝獨弄。裁箋傳密約,遙指紅樓幾棟。曉窺門戶卻嚴扃,誤觸金陵動。